告诫暑假里的孩子:莫扎堆,慎入水

高考结束了,苦读十二载的孩子,终于可以撒欢了;又到一年暑假时,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大热天里中流击水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

然而,这个夏天,身为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不扎堆不聚集,慎入水不野浴。

先说“不扎堆不聚集”。虽说北京的这波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不错,眼下“日新增确诊病例”和“高风险地区”双双“清零”,但零新增不代表零风险;没有了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降至个位数,也并不意味着疫情不会再出现反弹。

要知道,全世界的疫情仍然呈快速蔓延之势,美国新冠疫情已持续了4个多月,非但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日新增病例屡创新高,都破7万了。截至7月14日,全美累计确诊病例近350万,死亡近14万。目前,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的疫情也相当糟糕,急剧攀升的数字同样十分恐怖。我国虽说疫情防控相当精准和到位,北京“战疫大考”交出合格答卷,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因为新冠病毒从感染到发病复杂多样,有的症状并不典型,不容易引起关注,但传播力强。数据显示,本次新发地市场疫情后共引发了29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27名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家庭聚集性13起,公共场所聚集性2起。由此可见,人员流动交互是疫情暴发的一大诱因,切不能麻痹大意。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结束了紧张激烈的备考生活,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是该好好放松一下了,打算玩一玩、聚一聚乃人之常情。但今年情况很特殊,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病毒的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倘若贸然扎堆、疏于防护,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不但会害了自己和家人,还会让国家和社会蒙受巨大损失。正可谓“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为此,作为走出考场的“准大学生”,一定要端正心态,保持社交距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到不扎堆、不聚集,诸如同学Party、谢师宴之类聚会,能免则免,能往后推就往后推,切莫抱有侥幸心理,图一时之快往往会铸成大错。

再说“慎入水不野浴”。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每年夏季特别是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溺亡的悲剧屡屡发生,防不胜防,令人喟然长叹。很像中学课文《阿房宫赋》里讲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年前暑假期间,我因工作关系来到北京市远郊某区,恰逢一位英俊少年与同学相约到水库玩耍,不慎跌入水中,等打捞上来后,气息全无,送医院后宣告身亡。当时,孩子的母亲经受不住如此沉重打击,顿时昏厥过去。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此支离破碎了,伤痛和噩梦将一直折磨着活着的亲人。

这不,今年暑期刚到,悲剧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如,7月6日,河南省濮阳市某村发生一起溺亡事故,3名孩子在村里鱼塘边玩耍时不慎滑入水中溺亡,其中最大的12岁,另外两个是不满3周岁的双胞胎,3个孩子还是亲兄弟。7月12日,沈阳市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5名十多岁的少年一起下水野浴,其中3人溺水身亡。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此之前的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8名小学生相约到河坝一处宽阔水域玩耍,当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时,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最终一并落水,8个孩子全部溺亡。

这些个鲜活的小生命可都是很多个家庭的希望啊!如今生命逝去,留给这些家庭的都是永远的痛。防溺水,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学校和家庭,要在做好孩子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遇到同伴落水的正确处理方法,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而应大声呼救,让附近的大人来帮忙。

据相关调查统计,溺亡是中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在1岁至14岁年龄段,近一半的儿童非正常死亡是溺亡造成的,远超交通伤害和跌落意外,其中夏季是溺亡悲剧的高发期。为此,特别要提醒家长,为防止孩子从安全网中滑落,请一定要告诫孩子防溺水注意事项。另外,要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尤其是近水亲水时,家长或其他亲人最好能在孩子身边。(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阿房宫   潼南   孩子   肺炎   疫情   病例   救人   后人   悲剧   暑假   家长   风险   发生   家庭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