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斯行诸”与经验判断

“闻斯行诸”与经验判断


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尤其是先秦诸子,无疑会遇到一个困境:感觉经验判断容易被当成普遍知识,进而产生许多误会。尤其是习惯西方哲学思维的人,更易出问题,用西语思维方式看待古代问题,误将经验词语和判断当成概念或范畴,以致于混淆不清。许多经验判断是智的直觉,也有道理,读之令人振奋,甚至折服。

“闻斯行诸”与经验判断

孔夫子在《论语·先进篇》中谈“闻斯行诸”,就是根据个体差异,给出不同方略。

首先是子路问:“闻斯行诸?”(“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文:“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

接着是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一听到就行动。”)

对待同一问题,夫子因人而异给出不同的答案。

于是公西华心生困惑,问夫子为什么?

夫子答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有性懦弱,遇事退缩不前,故而鼓励他行动。子路好勇过人,故而劝之稍缓。

“闻斯行诸”与经验判断

由此可见,夫子给人的建议,并非一刀切,对学生“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具体心性、资质和条件来施教,一进一退之间,学生受益匪浅。

不过,这都是建立在夫子的个人经验之上,不能视为普遍原理进行反对,或者盲目崇拜。夫子,有很好的直觉判断,懂得包容差异,依具体事情而给出方案,并竭力将之上升为规范性原则。他有很好的天才性直觉,道出不少超越时空的判断。

可惜,由于诸多因素,致使先秦诸子未能迈向知识的大海,没有走向超越世俗的知识逻辑体系。思想知识向权力和残酷的现实低下头颅,或者是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无情的碾压,以致于数千年的学术史竟然乏善可陈!


2021年9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西语   西华   论语   孔夫子   夫子   经验   父兄   诸子   因材施教   乏善可陈   混淆不清   先秦   直觉   知识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