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的水质慢慢变好!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很多地方都变得众所周知,有人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也有人发出嫌弃的声音。昆明滇池看海鸥,一直是昆明旅游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的人去到滇池,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画面,漫天海鸥,浪漫至极;也有人批判海鸥多如蝗虫,十分恐怖吓人,对于海鸥的事儿,我想是无关紧要的,大部分人一直关心的问题是滇池的水质!

滇池的水质慢慢变好!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刚刚去过滇池的我,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滇池的水现在已经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没有扑面而来的腥臭味,能够足够保证海鸥的健康,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游客们对于滇池的观赏要求”。

对于滇池的治理,之前是极为困难的,现在也并不容易。滇池的水质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恶化,在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在追求城市的一度发展情况下,滇池成为了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的排泄对象,说是昆明的下水道也不为过,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臭池”。

正是因为这样,它的治理难度是极大,当地政府为了使水质变优,可谓是绞尽脑汁,污染源排除整治、污水截流、一些项目关停、市民河长制等有效措施的实行,才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美丽的滇池!

滇池的水质慢慢变好!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我们感谢当地的政府,更应该感谢当地的人民,市民河长制的实行就是为了保证水质,市民要做的就是节约水源,因为每节一升水都是减少对滇池的污染,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把这个事儿挂在嘴边,但真正去做的很少,但昆明的人民做到了。

滇池的水质慢慢变好!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尽管滇池内湖的水质整体已达四类,但对于其治理和维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半封闭的滇池来说,出入的36条湖河段,无论哪一条受到污染,最终都会影响到滇池,况且滇池只能通过降水来置换,昆明降水少,所以滇池自净能力低,很多要靠人力去亲力亲为、脚踏实地的去治理。

记得上一年的疫情期间,我基本都是在昆明度过,我记得当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以后,我路过滇池,没有游客的投喂,使得海鸥的食物来源变得很少,饥饿的海鸥就到处飞,基本上昆明西山区的每一个角落可能都有可能看见海欧;海埂大坝上,密密麻麻的海鸥,但少了人们的欣赏,确实显得有点凄凉,听海鸥的声音都像是在呜咽。

来到滇池的下游,水质并不好,还能看到很多蓝藻,但能看到种植的水葫芦,在顽强的与蓝藻做着抗争。说真的,我跑了这么多地方,见到的河流湖泊要么很脏,要么很清澈,即使是介于两者之间,也不见得像滇池面临的困境,固然有人为的原因,但目前看来更多却是自然的限制。

滇池的水质慢慢变好!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像滇池一般面临困境的,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只管把滇池的好的一面留给大家,不好的一面独自承担。去年疫情期间,有那么一群人,冒生命危险,投食于从西西伯利亚远来的客人;有那么一群人,定期的在海埂大坝冲洗污垢,让大家永远看到大坝最干净美丽的一面;有那么一群人,时常乘船飘荡于滇池之上,抄网数万次的挥动让浮藻无处遁形,还水体一个清清白白。

滇池的水质慢慢变好!是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因而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要感激这群默默无闻的人,更应该要学会合理管控情绪、摆正心态,而不是因海鸥粪便落到你身上,就在网上大放厥词,宣传这个地方的不好,因为你明明知道,密密麻麻的海鸥群下,本身就具有风险;而不是因海鸥可爱并受你之食,就一把抓住它,并直呼它智商不高,因为你明明就知道,人有情,动物亦有情,和亲近的人在一起才会无限的放低防备。

所以你懂了吗?即将去昆明海埂大坝旅游朋友们,识景、懂景、融景,才能更好的赏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自净   升水   内湖   水质   蓝藻   昆明   大坝   海鸥   疫情   默默无闻   事儿   困境   有情   不好   市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