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前言‍

一个极地冰原的世界,初次踏入,会感觉这个地方与灯红酒绿的社会格格不入,没有一丝人间烟火气,但却是地球最后的净土。万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寒风凛冽带来生命的成长,而到了夏季,仿佛随手可得的极光散乱地映在星空,像是要让人迷失在这里。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美景,也快要消亡了。早前科学家们通过389天的旅程,证实了这一点。或许在未来许多年后,当人类再次踏足这里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一片寂静无声的海洋,而不是满眼都是雪的冰原。

按照宗教学说,世间万物消散生死轮回本就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如果消散的原因是因为人为间接导致的,到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人会在心里痛恨自己呢?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北极

漂流389天

北极是目前人类少有的没怎么探索的地区,里面的冰层或许掩埋了岁月的痕迹,但却掩盖不了资源丰富的事实,少见的黄金原石、千万吨的矿产资源、稀有的晶石种类、以及还在活跃着的生命,都是人类探索的瑰宝。

所以科学家在2019年组织了一次全世界联合探索的计划,300余位科学家乘坐“极地之星”破冰船前往北极探索。北极处于地球的自转轴北部,北冰洋指的就是北极,不过它是终年被冰层覆盖的海洋,“极地之星”的目的地就是那里。

按照原本计划,科学家们在9月份出发,先让寒冰把船冻住,然后由碎冰和暗流带动着科研船的进度,因此科学家已经做好了长时间的停留。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极地之星”探测计划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船的速度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即便因为夏季的缘故,冰层会相对减少一部分,但和往年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船貌似没有受到冰层的影响一样,飞速前进,这一点没有逃过科学家们的观察,但科学家还在安慰自己,是因为夏季,是因为现在的冰层暂时没冻起来。

来到第一站指定地点,科学家们应该按照计划开始行事,开采部分岩石做时间测试,采集样本做冰冻记录,寻找极光的观测地点等等,但是当船正式停稳后,却没有一个科学家下去,原因就在于他们船下的冰层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船下冰层在融化

冰层承受不住破冰船的压力了!整个北极地区的冰层只有南极才能抗衡,不然计划开始之初也不会是安排在九月被冰冻后随碎冰一起行动。

带回“噩耗”

“冰层不会是减少了吧?”

拥有这个想法的科学家不在少数,应该是但凡看见破冰船行驶的人都有了这种想法,科学家们在讨论,在研究,但没有一个人下去采集样本。

因为他们知道按照北极圈外围都是这种冰层,那么当他们研究好之后,外围估计就没了,此时资料的文本也就没了用,研究目标都消失了。

后来,破冰船也没有停留,而是按照之前的速度继续向前驶去,直到受到阻碍不能前进为止。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继续行驶

在前进过程中,有人用仪器丈量了经过的冰层,和之前的资料对比,外围的冰层厚度与1979年前相比足足减少了30%,而且周围还存在着很多冰面的缺口。

而这还只是外围,在利用卫星定位探测后,他们发现冰原面积减少到只剩下728万平方千米,是自1979年来最小的冰原面积了,如果后续没有继续冻结,或许每年都会是最小的冰原了。

在前进停留的时候,陆陆续续出现了20多只北极熊,其中还有几只拖家带口。北极熊很少会对人类的船只感兴趣,就算知道船的到来一般也会进入海水或者直接离开,但这一路上的北极熊却在船停留后来到船面前。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骨瘦如柴的北极熊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北极熊都是瘦骨嶙峋的,说明有一段时间未进食了。大家推测应该是冰原的减少,浮冰再也承受不住北极熊的重量,让他们无法前往远处的海域进行捕猎。

到此科学家终于确定,在地球无数年的冰层真的减少了,冰原面积也是多年来最小的。换句话来说便是,北极正在“死去”。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正在死去的北极

北极“死去”的原因会是什么‍

根据推测,第一点便是因为全球气温的逐渐升高。

高温汇聚在北极、南极时会让冰融化进入海洋,这是最直接的一点。当时研究人员调取了所有地区的温度资料,发现近两年来,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纬度位置高的地区,温度都超过了40度,而北极区域日照最高温也达到了38度

正常来说,地球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会呈现一个半椭圆形对着太阳公转,那么地球两边的区域受到的光照就会特别少。

往年就没超过10度,有时候大部分是在零下40度的样子,而现在检查的时候发现最低的气温都是38度,所以导致了大部分的冰面开始消减。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极地温度飙升

后来在用卫星巡查的时候,发现了臭氧层的薄弱。

暂且不提原因,臭氧层的减少,使得太阳光里的紫外线格外的有灼热感,相对正常的阳光,它带有更高、更紧密的光线粒子(也有可能是光波,目前还在争议的便是光是由粒子构成还是由光波构成)。

换句话讲,便是带有更多的热和温度,造成的结果便是冰层受到二次温度的灼热,加速融化。

而臭氧层薄弱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家电的使用。常见的是冰箱,冰箱在使用过程中会用到制冷剂,而制冷剂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大量的氟氯碳化物,在上升过程中和空气混合,会被分解为氟原子。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氟原子

这些氟原子活性特别大,当它遇见臭氧时,会融合在一起,产生自由基反应,同时把臭氧分解,而这便是臭氧层薄弱的最大问题所在。

即便如今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东西,但臭氧层的恢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所照射下来的阳光,无一不是特别强烈的光线,这也是北极消融的缘由。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厂的诞生给了我们生活的便利,同时工厂排放的污染气体除了会造成雾霾外,烟雾里的有毒物质也在进一步地压榨空气含量的空间,从而导致热气上升不了,一直徘徊在低空位置。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工厂排放污染气体

随着海洋风把它们带到各地,包括北极,冰层融化迎来了第三次高温,继续加速融化。

可以说上述提到的三点基本上都和人类的行动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不加以改变,那么今后的某一天,北极或许就会真正地死去了。

北极没有了对人类的影响‍

关于北极对人类的影响,我们先说好的一面。北极经过不知多少亿年的演化,其地层埋葬了许多远古时代的动植物,换句话说,到今日,冰层底下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石油和碳资源财富。

冰川不是一瞬间消融的,开始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消融到一定程度后,这些石油、碳资源就会显露出来,同时也便于开采。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北极资源开采

根据冰川面积的推测,其地下大概有着能供全中国所有人不间断燃烧1500年之久的存量,而冰层下还不止是这些,远古时代有着这么多大型的动物,其在被掩埋后尸体形成的沼气变换的天然气存量或许也有和石油等资源相当的数量。

其他稀有的矿石,比如黄金、翡翠等等的存量想必也不会太差。

而在冰层消亡之后,大部分未被分解的动物尸体则可以让科学家们探测到远古消亡灭绝的生物,可以有着很多的研究素材和实验题,为以后的发展做必要的贡献。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北极史前生物遗骸

当然不好的点也有很多了。单就一个海平面的上升,或许就会让很多沿海地区的岛屿、海国被淹没在海洋深处,哪怕是大陆也不例外。

大部分靠近海岸的地区、平原会被淹没成浅海,海拔高的地方又不适合人类居住,或许在北极消亡时,人类可能会被跟着消灭一半左右。

食物链出现多生物的断链,人类文明虽然说不会因此断裂 ,但后续需要发展的话也需要时间来抹平,可能会在三个世纪后才会重新回到现在的巅峰。

北极的消融还代表着潮汐变化,在被月球锁定时,潮汐带来的海水运动会时不时拉起百米高的巨浪,吞噬着路径前的一切,若是那时候的人类已经筑起高墙在海岸线还好说,不然基本上每个晚上都会有一次特大海啸来袭。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潮汐锁定

海底火山的喷发也会随之加多,没有海面的冰层压力,海底火山的活跃加快,喷发一次差不多可以毁灭周围数百公里的一切生命。

同时伴随着远古的有毒矿盐物质的燃烧,气体混入空气中,会让很多动物包括人类的呼吸困难,那个时候的癌症或许不再是最要命的,呼吸道感染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消融到一半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动物尸体带着古老的病毒在北极周围肆虐,哪怕没有人去传播,也有海风这个帮手的推波助澜。没有病毒母体,即便研究后做出疫苗,也是在失去很多人性命的时候了。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史前病毒

我们不知道最终会出现什么样情况,但这几类是已经被证实过了的,也就是说未来北极消散,我们最少都得面对陆地面积减少(生存空间)、海啸、火山爆发、呼吸困难、重大疾病的肆虐等等问题。或许还有其他的,但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让北极复苏‍

环境的爱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哪怕身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少用空调排外气体和热气、绿色出行让资源得到缓解。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低碳出行

不那么频繁地无节制开采,对于环境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点,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呼吁其他人,让其他人和我们一起对环境的改变出一份力。我们或许没有特别大的本领,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也能为此而爱护地球。

地球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做不到去世界各地呼吁,那我们就从身边开始做起,控制住北极的消散。


科学家们在冰上漂流389天后,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保护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北极   破冰船   臭氧层   冰原   冰层   北极熊   冰上   极地   噩耗   远古   天后   科学家   温度   海洋   面积   地球   人类   原因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