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什么是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是指物种的集体灭绝,又被称为生物绝种,在已有的属科或者属纲类目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的消亡,在整个世界上在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整个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生物大灭绝

单论中国,距离如今最近的灭绝的生物是长江白鲟,该白鲟在2019年12月23日由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报道出来,没有挺进2020年。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灭绝的长江精灵

而即将消亡或者说族群数量不过百的物种最出名的应该是白犀牛了,2018年3月在肯尼亚一个保护区最后一只雄性白犀牛死去,现在就剩俩只雌性,如果找不到或者说没有把雄性基因培育好进行人工受孕的话,该物种差不多在10年后就会彻底灭亡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灭绝在即的白犀牛

虽然现在各地都会爆出以前所说的灭绝生物又出现,但数量也没有超过30只,这些更像是因为体积小、生存位置偏远等因素没被发现罢了,但事实上存活率也不高,如果不是有各地的动物学家和动物园在补救,这些被发现的物种活不到被世人所知晓。

前五次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历史上也发生过现在的灭绝情况,那么发生的原因在哪里?

其一 环境巨变

在远古时代,地球环境尚未有如今的发展模样,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大陆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不像现在有着七大洲四大洋,那么这个时候由于板块气候温和,浅海分布占据了大部分的板块边缘,生物物种大部分便是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远古海生动物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阳光的照射规模开始比以往缺少,大陆在极点附近时,很容易造成结冰,温度开始降低。冰川漂来大面积冷风,洋流和大气环流也开始变冷,多者作用下,大陆板块和浅海地区温度开始急剧下降,最终形成了广阔无比的冰川。冰川冻住水流,海平面下降,原本依靠浅海生存的物种受到严寒和食物短缺的双重因素影响开始消亡

在冰川时期,因为海平面的下降,陆地面积开始增多,出现了数量极多的岛屿,鱼类开始增多,但地底核心的3000亿立方千米的岩浆却因为地球的不知名运动喷涌而出。岩浆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海底岩缝里开始急速喷发,与海水接触那一瞬间,释放了高温气体,直接杀死周围几千里的生物。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滚滚岩浆


然而还没有结束,岩浆中的有毒物质与海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海水酸化,大量动物无法呼吸死亡。同一时间,高温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在大气层产生了大量混合有毒气体,数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使得地球温度又开始加剧,高温又开始加速物种灭绝

陆地板块经历过多次融合和分散,在运动过程中伴随着火山喷发和海啸、台风等二次灾害。

板块分散还好,至少没有相撞,但危险就在于板块之间融合,会消散掉大量富饶的海岸线依靠浅海滩生活的物种在这个时期灭绝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板块运动

同时大陆架也开始缩小,火山过后出现赤地千里的沙漠化,陆地上动植物没有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融合后浅海的大陆架露出水面,原本海底的有机物开始氧化加剧了氧气消耗,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对陆地的生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其二 外部空间的影响

这个的话很好理解,来自地球外的宇宙被吸引到轨道上的陨石和太阳耀斑。

大约距今6500万年前,地球出现过一次无比剧烈的行星撞击。本次撞击直接导致冲击波向整个地球地表散去,接触到的一瞬间化为虚无。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行星撞击地球

同时,撞击时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无法照射,导致地表温度降低,大面积躲过冲击波的植物无法吸收阳光而枯萎,草食性动物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也跟着消亡,肉食性开始互相斗争,食物链开始出现断崖式缺失。所有的大型生物物种灭绝,只剩下小型物种苟延残喘。

其外在空间还有一个太阳耀斑的影响,大气层或者臭氧层因为遭受破坏,阳光中的紫外线等有害生物皮肤的多种物质开始降临,高温杀死了所遇见的一切生命。比火山蓬发形成的裸露大地不同,该次伤害直接破坏地表,现如今大部分的沙漠基本上都是阳光直射最严重的地方。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太阳耀斑

所有资料表明,会出现生物大灭绝如果没有外在因素会先经历地壳运动,产生火山、海啸等二次灾害,接着是产生的气体要么破坏大气层;要么挡住大气层。一个提高高温融化冰川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个导致温度降低,出现大面积植物死亡,冰川面积增多。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生物能够接受的,所以这便是几次生物大灭绝的根本原因。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冰河时期


有什么证据证明现在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种种迹象表明,地球或许已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现如今,因为空气含量中的二氧化碳在逐渐增多,虽然比不上前几次灭绝时的速度,但二氧化碳的增加却是没有停下的。人类社会自从步入工业时代的时候,废气排放问题一直得不到好的解决,只能任由地球循环系统慢慢消化,但速度一直是追赶不上的,当二氧化碳数量过多,就会导致温度的飙升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废弃排放

这几年的新闻报道上一直报道全球温度的变化,比如2021年北美的最高温度达到了50摄氏度,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也相继出现50摄氏度上下的情况,街道上白天基本上看不到,全部躲在家里吹着空调。

高温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的出行问题,还带来了两极冰川的融化,2020年的高温导致的冰川融化数量很大,已经带动了海平面的上升。只是目前上升的情况不严重,但根据推测,再这样继续下去两极全部融化所带来的后果便是整个亚洲东侧将全部被淹没海平面会上升50米左右,同时释放出冰川下的远古病毒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两极动物失去家园

大量陆生哺乳动物会在此事件中消亡,冰川融入大海,稀释海水盐分,海生动植物也会跟着消亡。根据推测,如果两极冰川全部消亡,或将使全球80%的物种灭绝,人类也会因此牺牲掉一半左右的人数。

再一个,目前除却冰川融化和高温外,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反哺氧气的森林也在大面积的消失。巴西亚马逊雨林的覆盖率从1953年到2019年为止,直接消失了20%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亚马逊雨林

没有森林,空气含氧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无节制的开采矿产,整个地下区域被挖空,轻微一个地震就能造成8级的效果。

加上环境污染,每年产生的垃圾大量的倾斜在海洋里,破坏生态平衡,垃圾导致海洋生物的变异,破坏原有基因,再被打捞上来被人吃掉,有毒物质就留在人体,慢慢发展成病毒。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海洋垃圾严重影响生态系统

这些迹象,才是科学家认为地球或许正在进入全球性的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真的会出现第六次大灭绝吗‍?

如果人类没有专门的计划方案改变这些问题,那么大灭绝也就不远了,而且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灭绝。人的内心是贪婪的,不是所有人都会在乎以后。所以,在未来,我们或许会站在珠穆朗玛峰山腰看着海水的奔腾

而且如今大部分在天上的卫星也都快到了使用年限了,人们更多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直接抛弃在外太空让它随着轨道慢慢滑行。没有特别处理,这些垃圾如果汇聚在一起降落在地球表面,其威力不亚于白垩纪时期的陨石撞击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人类制造的太空垃圾

虽然有着大气层的保护,但空调使用产生的废气体是会对臭氧层进行破坏的。也就是说,太空垃圾如果掉落下来,根本不可能会被燃烧殆尽,以它降落速度和引力计算,直径10米大小的太空垃圾造成的威胁就相当于10颗原子弹爆炸的力量

天灾外加人祸,第六次或许真的不远了。

如何预防?‍

事实上,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开始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了,像我国就已经在沙漠地带种植防砂网树木,改善生态环境。而国家则在政策上下达了退耕还林,保障生态环境的条例。如今去乡间田野,其实没有多少荒凉的土地,全部都种满了树木。再一点,人类也在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把绿水青山还给地球

至于冰川融化,目前也只有减缓工厂废气排放的速度,只有尽量降低排放到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才不会一直居高不下。但国家也在尽力做着保护,而普通民众则用自己的点点滴滴来贡献自己,种棵树,少用点空调,压制温室气体增多的速度,这些都是我们防止第六大灭绝的准备。

结语‍

如果太阳爆发黑子耀斑,我们可能抵挡不住,但如果只是平常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缓解地球环境的变化,那我们也可以做到的,生命或许会消散,因为这是优胜劣汰,但不会全部消散,因为还有我们在努力。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发出警告

守护地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冰川   耀斑   地球   生物   浅海   大气层   岩浆   海平面   物种   海水   气体   板块   科学家   高温   温度   垃圾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