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在我们中华饮食文化中,一共有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各有千秋,但无论哪个菜系,或者说无论做什么菜,都会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食物要足够新鲜才行,毕竟只有新鲜的食物才能将最好的味道呈现出来,只有那些需要发酵的食物才不需要保证新鲜度。

八大菜系中,对新鲜度要求最高的,非粤菜莫属,粤菜中使用频率十分高的烹饪方式——清蒸,使用清蒸方式制作出来的菜肴,一般都会保留着食物原本的鲜味,而鲜味则必须要食材保证新鲜才能存留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比如螃蟹,螃蟹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平时主要食用一些贝类或者鱼类的尸体,因此螃蟹的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当螃蟹活着的时候,它的生理活动能够有效抑制住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平衡

但螃蟹一旦死去,失去螃蟹生理系统的限制,螃蟹体内的微生物会立即开始分解这只可怜的螃蟹,在短短十分钟内微生物的数量就会翻倍,之后更是呈指数级增长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所以粤菜中为了追求食物的鲜美,不让微生物破坏食材,以至于产生腐败的恶臭味道,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将活物直接放去清蒸,最后才能得到鲜美的菜肴。

日本,也有类似粤菜这般追求新鲜的饮食文化,但是他们的这种饮食文化并不能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同,这种饮食文化就是活吃文化

什么是“骨泳”?

关于活吃文化,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场面——一位充满工匠精神的日本厨师,在一个开放式厨房中,食客围绕他坐着,捞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用湿毛巾包住鱼头,以避免鱼因为缺氧而死,然后使用锋利的菜刀将鱼身上的肉片下来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这条鱼两面的肉都被割下来之后,厨师用湿毛巾将鱼拿起来,然后放进水里,只剩下一个骨架的鱼还在水里游动,食客们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称赞主食的刀工了得。

厨师放下刀,将鱼肉放在饭团上,用工匠精神的手指两只者捏在一起,鲜活美味的寿司就制作完成,食客们欣赏着“瘦身”成功的骨架鱼那“优美”的泳姿,尽情享受着滑嫩的鱼肉和香甜的饭团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这就是日本人独创的“骨泳”,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显示自身的刀工和食材的新鲜度,日本厨师们以精湛的技艺,将鱼身上的肉割下来后而没有让它死亡,还让这条鱼回到水里游泳,展现它的鲜活程度,最后美其名曰让食客享受到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美味。

除了活吃鱼以外,日本还喜欢各式各样的活吃项目,鱿鱼、龙虾、河豚、这些体型较小的海鲜品种就是日本活吃文化的主要受害者。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为何只剩骨架的鱼还能存活?

很多人也许会好奇,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如果在菜市场买过菜,购买鲜活鱼的时候,一般鱼贩子会帮忙杀鱼,干净利落地开膛破肚、去内脏、刮鱼鳞,总共用不了一分钟,一条活着的鱼就会变成一条被处理完的鱼装在塑料袋送到你的手上。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如果买完鱼后你还要去买点别的,那么你就能享受塑料袋震动服务,袋子中的鱼会时不时跳动一下,这种现象能持续十分钟到半小时,甚至回到家中把鱼放在盘子上,它还能有力气蹦出来。

从生活中的观察,我们就能知道鱼类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而且日本制作“骨泳”活吃鱼时,往往还会选择生命力更加顽强的鱼类,比如虾虎鱼,这是一种以生命力著称的海鱼。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制作“骨泳”鱼,刀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避免碰到鱼骨骼附近的主血管,也不能割破鱼的内脏。除此之外,制作的过程一定要快,在鱼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它的肉大部分切出来,再将其放回水中。

现在网上也流传着许多日本活吃鱼的视频,我们可以从视频中看到,鱼被处理后,虽然看上去像一个骨架,但实际上它的肌肉组织还剩很多,还足够让它继续游泳和活动。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变成骨架的鱼,可以肯定地说,它已经被判了死刑了,只是暂时还没有死去而已。网上有文章说这些骨架鱼最终会死于伤口感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鱼根本活不到伤口感染的时候,即便刀工再精湛,鱼依旧是受到大面积创伤了,鱼的肌肉组织不可能与内脏组织没有联系,不然营养物质就无法从消化系统流通到运动系统中。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所以鱼的微小血管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只是鱼的血并不全是红色的,变成骨架之后,鱼的组织液持续从微小血管泄露,不用很长时间,这条鱼就会缺氧而死

活吃文化在日本兴起的原因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最主要的食材来源就是大海,也就是说,日本人经常能够吃到海鲜。从文章开头举例的螃蟹中,我们可以知道,活着的海鲜都是比较鲜甜好吃的,而死去的海鲜则会在充满微生物的海洋环境中快速腐败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而且海鲜中的特有鲜甜味道会在加热后蛋白质变性而损失大半,口感也会变得更加柴或更韧,于是日本人很自然也会养成追求食用鲜活海鲜的习惯。

在我们中华文化中,最为关键的思想就是“中庸”二字,所谓中庸,就是指不要走极端,凡事过犹不及。而日本虽然曾多次前来学习中华文化,但只得其形,不得其神,没有学会中庸的重要性。

在追求食物新鲜度这件事上,日本走了极端,食物最新鲜最原本的状态,当然是直接生吃,而比生吃更新鲜的是,食材还活着,我就已经将它吃掉了。在这种思想下,刺身、寿司甚至是活吃就成为了日本饮食的代表。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活吃文化能在日本兴起,除了日本人喜欢极端地追求新鲜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本文化中,不提倡也不鼓励与其他人和食物产生共情

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曾经出现过活吃驴这样的菜式,某个餐馆为了保证驴肉的鲜美,于是从活着的驴身上直接剐肉片。但是这个菜式很早以前就已经失传了,即便它的做法并不复杂,但在中国做这样的菜,是绝对会受到谴责的。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因为我们不会拒绝与其他生物产生共情,虽然我们也吃肉,也会追求新鲜,但我们绝对不会觉得一条只有骨架的鱼在游动是什么美妙的画面,大多数人只会觉得这条鱼很痛。我们会宰杀家禽,但我们不会虐待家禽。

活吃鱼就是对这条鱼活生生的虐待,而在日本人的文化中,这种虐待是新奇的,是值得高兴且应该欣赏的事情,因为他们不会与动物产生共情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活吃文化为何不值得提倡?

如果单纯是为了追求食物的新鲜程度,其实完全可以直接取出活鱼,一刀宰杀然后将鱼肉片下来鱼肉的新鲜程度绝对不会打任何折扣

而欣赏一个骨架裸露的鱼游泳,而且是大部分民众都能普遍接受,这种事情可能只有日本才能干出来。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一个集体中,任何能称之为文化的行为,都能显现出这个文化的核心思想。从日本接受并喜爱活吃文化的这个现象上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日本文化十分以自我为中心

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自身是应该被尊重的,自己与大和民族以外的所有生物和事物都必须围绕着自己转动。正是这样的一种中心思想,所以他们可以看着失去肌肉的鱼慢慢死去而哈哈大笑,因为这只是一个取乐的工具而已,鱼痛不痛,对它残不残忍,一点也不重要。

活吃文化的诞生,可以说是日本文化没有同理心的一种体现,也是日本对本国人民的一种培养,他们公开宣扬活吃文化,这是在告诉其他日本人:这个世界所有的生物都理所当然被日本人用来取乐,不用关心它们是怎么想的。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就像日本的核废水排放事件,他们难道不知道核废水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吗?关于核废水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危害相信已经有无数个国家将数据拍在日本政府的脸上。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理会,在领导人鞠躬表示抱歉后,依旧将核废水排放到全世界人民共用的海洋中去。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本原因,仅仅是因为日本政府想要将核废水处理的费用省下来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就因为这么简单的原因,日本人就做出了如此可怕的选择。从这件事上再次体现了日本人的自大,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就可以损害整个世界的安危,而日本似乎也忘了,自己也是世界只是世界的一份子。从福岛排放出去的废水,最终也会回到日本人自己的水杯中。

结语

其实无论怎么处理,食物都一样会感到痛苦,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必然每时每刻都需要从众多生物中获取营养,这个过程一定会夺取这些生物的生命。

但重点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并不应该从其他生物的痛苦中获得乐趣。对我们而言,民以食为天,吃得好吃很重要,以玩弄食材的方式取乐,则没有任何必要。

日本人独创“骨泳”,为啥鱼的肉已被剃掉,却还活着?

对日本而言,他们因为集体缺乏同理心,对于此类的行径并不会觉得反感,甚至能从中感受到乐趣,这实在让人感到不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日本人   粤菜   日本   食客   废水   骨架   鱼肉   微生物   螃蟹   厨师   海鲜   新鲜   食物   生物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