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综述

麻雀是属于雀科的小型动物,大小、体色相近,因为体色呈棕色,和黑色相间,所以被称为麻雀。

麻雀的个体只有13-15CM,小眼睛,尖嘴巴,时不时地发出“叽叽喳喳”悦耳的叫声。而麻雀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树上、电线上一排排地坐在上面,有点像音符。

麻雀也是我们儿时的玩伴,有些地方称麻雀为“家巧儿”“小鸟”。小时候我们总是“掏鸟蛋”“扒鸟窝”,因此说到麻雀就想起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据悉,麻雀的原产地是在欧洲的北部,南极北极没有麻雀的身影,十八世纪中期被引进入北美,因繁殖能力强,因此不到一个世纪,麻雀就遍布了美洲

当然,虽然麻雀个头小,但是它惹事的本领却是很大。五十年代初期,麻雀曾经被列为“四害”之一。

因为每到收获季节,它们就站在农田旁的树上观望着,时不时悄悄地溜到晒的稻谷上偷偷吃上几口。而在城市中,我们也常常见到垃圾桶旁边成群结队的麻雀低头觅食,几乎全世界都遍布着麻雀的身影。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即便是荒芜的沙漠上空,也偶尔会飞过几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十分呆萌,因为本身飞不高所以经常看到它们在陆地踱步、蹦蹦跳跳地在为自己的孩子觅食。

麻雀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麻雀可以说是环境的优胜者,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存活,不论是高原,山丘,平原,沼泽都能生存,但是相对来说它们还是比较喜欢人类聚集的地方。

麻雀最喜欢生存在农村、城镇、果园,喜欢到路上或者田野里觅食,麻雀为杂食性动物,喜欢吃植物的种子,但是它们繁殖出来的小麻雀多以昆虫、鳞翅目害虫为食。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麻雀性格活泼,胆大,但警惕性很高,可能是近些年被捕捉的原因而且好奇心强,多居住在树上,屋檐下面。秋天我们会看到数以百计甚至成千上万的麻雀形成的“雀泛”。

麻雀繁殖力较强,所以在秋天会形成雀害。据了解,麻雀除了冬季几乎都是在繁殖期,每次可产6枚卵,为期14天的孵化期,每年可繁殖两次,多以干草,毛,羽毛为筑巢的原材料。

虽然麻雀的活动范围只在2.5-3公里之内,但它的记忆力很好,会对救过它的人表现出亲近姿态,且持续时间长。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随处可见的麻雀,为什么会被说成都是“进口产品”呢?我国本土麻雀又去哪儿了呢?

麻雀为什么是“四害”‍

五十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从上到下都要建设好新中国,那时中国还是靠农业发展的国家,所以粮食是很重要的发展点。

而当时麻雀数量可谓不计其数,它们抢粮食,破坏粮食,致使人们损失惨重。本来粮食产量就不是很高,麻雀此举,自然会引起人民的愤恨。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此后没过多久,麻雀被列入了“四害”名单,而当时的四害是包括麻雀在内的老鼠,苍蝇,蚊虫

国家当时颁发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标》的指令,虽然说是除四害,但是最为被针对的还是麻雀。

据统计,在颁发指令的一个月内,仅仅北京就杀死了将近40万只麻雀,全国在一年内消灭了近20亿只麻雀。而消灭麻雀的手段也很简单,因为麻雀不能长时间飞行,一旦超过十分钟它们就会心脏破裂,而它们又喜欢在屋檐下筑巢,因此只要人们挨家挨户地捣毁它们在房檐下的窝,在农田里放入带毒的诱饵引诱麻雀觅食,都能轻松“除鸟”。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在我国针对麻雀的天罗地网下,最终人类取得了胜利,把麻雀消失殆尽了,再加上农间还有蛇,鹰捕食麻雀,在那之后几乎很难见到麻雀的身影。

但是我们要知道,麻雀并非害虫,虽然它捣毁庄稼,偷吃稻谷农田,但它也是一种类似于啄木鸟的益鸟。

当时由于没有了麻雀捕食虫蝇,1959年多地爆发蝗灾、虫害,全国多地树木被虫子啃食一空,因此生物学家们呼吁强烈,经过激烈的辩论,终于在1960年把麻雀移除四害之列。

但是经过多年的麻雀围剿,我国本土剩下的麻雀少之又少,接近灭绝,这又导致了以麻雀为首的生物链断裂,虫蝇剧增,田间的害虫愈发猖狂,粮食产量也是愈来愈低。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本地麻雀都去哪了,为什么要进口麻雀?‍

因为当时大肆地捕杀麻雀,在当时麻雀几乎濒临灭绝的情况下,人类意识到了麻雀的重要性,于是开始从苏联进口麻雀填补我国麻雀空缺。

而且苏联进口的麻雀与本地麻雀没有生殖隔离,二者可以繁衍繁殖,现在我国的麻雀几乎都是“中苏混血儿”。

而如上文所说,在人类察觉到了这种动物的重要性之后,便开始“挽救”。大家开始对麻雀养育保护,但因为“灭四害”时捕杀太过严重,即便是天然或者人工养殖同时进行,都是供不应求,最少需要用30-50年才可以恢复到当初的规模。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而在下一年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国家虽然不得不向苏联进口了不少麻雀,但是却来不及培养,这也引发了我国之后长达三年的“大饥荒”。

而农业上为除虫喷洒的农药,也导致了后期培育麻雀的难度增加,不利于麻雀繁殖。当然,虽然进口的100万只麻雀丢到中国大陆毫不起眼,但是也确实稍稍缓和了当时的情况。

随着麻雀的出现,第一时间被控制的就是蝗灾,虫灾,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麻雀也有着蛇、猫、猛兽等天敌,但因为繁殖能力的强大,所以九十年代麻雀在全国的数量已经基本恢复,数量突破一亿只。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而自从外来麻雀的进入,一些鸟类爱好者也开始炒作自己手中的“自家麻雀”,把它们炒到非常昂贵的价格。

要知道,虽然麻雀“禁令”被解除后,本地麻雀数量也在稳步回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家家户户搬进了楼房,而麻雀们最喜欢的“房檐”也少了很多,因此迫不得已下只能回到森林的树上筑巢。

可是森林里有很多捕食它们的猛兽和蛇类,对于它们的生存也是一种威胁,因此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此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厂越来越多,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田地里喷洒的农药也间接地抑制着它们增长的速度。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现在已经很少有“家麻雀”了,有也只是存在于河边,平原地区的田野上。都江堰周围倒是存在着一小部分的家麻雀,因为那里的环境和食物都很充足,森林覆盖率也比较大,除四害的时候并没有波及到它们。

沿海地区和草原的中间地带也存在着家麻雀,因为家麻雀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它们在山地丘陵,草原,沼泽都可以生存,河边的食物也富足,再加上沿海地区还属于暖温带、热带季风气候,环境都很适合它们生存。

再则草原上虽然没有农作物,但是草原上有很多飞虫和害虫,以及牧民养殖的羊身上的寄生虫都可作为麻雀的食物,因为营养充足,所以相对而言草原上的麻雀体型稍稍大一些。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而在西伯利亚进口的麻雀属于树雀,树雀雄鸟额头到后颈整体为褐色,上半部分为沙褐色且带有黑色条纹,而雄雀色彩黯淡,嘴角带有一点黄色,其实也比较容易区分。

而麻雀现在在大陆上已经算是常见了,在农村,秋天收获的季节在农田里常常看到它们在觅食,现在也只是适当驱逐,毕竟都了解了它存在的好处。

“三有麻雀”‍‍

“三有”动物是指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动物,二十世纪初,麻雀被列入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现在捕杀,捕食,狩猎,出售麻雀属于违法行为。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2019年12月,公安机关查获一人携带捕鸟工具和120只野生麻雀,已受到相应处罚,自此每年的3月25日-31日为全国爱鸟周,同时被列入三有名单的除了麻雀还有青蛙,蛇,黄鼠狼和刺猬,他们都受《中国野生动物法》保护。

任何动物都像人一样,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们在生态系统和生物链中扮演着独有的角色。据悉,2021年6月份,呼和浩特市四个人用弹弓捕杀麻雀119只,均鉴定为树麻雀,在四人表现良好下,判处缴纳野生动物捕杀赔偿款近36000元,每只价值近300元

野生动物不能肆意捕杀,捕食,这一案例也警示着人类,一旦触犯该条例,不仅仅会有经济上的赔偿,还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我们要开始保护“三有”动物,不仅仅是麻雀。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濒临灭绝的麻雀‍

如果麻雀被灭绝了,我国现在不可能被称为农业大国,如果麻雀被灭绝了,生物链中因为麻雀也会有相似的生物随之灭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即将被灭绝的麻雀在二十世纪又成为了麻雀“大家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雀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世间万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道理,如果麻雀灭绝了,也许和它一起灭绝的还有某种蛇,森林猛兽,麻雀既是作为生产者也是作为消费者,存在于生物链的生态环境之中,重要性不逊于其它生物。

估计很多人不曾想过,现在漫天可见的麻雀曾经也遭遇过濒临灭绝物种的危险,毁灭一个物种很容易,但再造出一个物种是难上加难,我们要保护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每一种生物,即便你很讨厌也请控制不要使其灭绝。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结论‍

生物链缺了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出现“断裂”的可能,也会导致生态平衡不稳定,我们以“灭四害”为例,如果没有了麻雀,是不是得到的结果只有害虫日益增加,农业产量微不足道呢?

生态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在这个生态里,就要遵守自然规律,千万不要试图去破坏。

不要尝试去灭绝任何一个物种,那不是一个物种,它是大自然的恩赐。

我国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全是进口的?那本地麻雀去哪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麻雀   西伯利亚   蝗灾   苏联   我国   害虫   猛兽   物种   野生动物   随处可见   树上   人类   动物   生物   环境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