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这个3月,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在已经新发现500多件重要文物,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趁着大家对考古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不妨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汉中宁强县的羌文化博物馆


传说,羌人的始祖是炎帝(也有是黄帝的说法)。尽管传说久远难以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羌人与汉人之间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纽带、血脉传承。

而在已知的出土文物当中,关于“羌”的资料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出现于甲骨文的卜辞当中。在当时“羌”这个字的意思是“牧羊人”,我想,除了因为当时的羌人以牧羊为生以外,也因为古羌人的图腾就是羊。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甲骨文中“羌”


不过,尽管有着文化上的同源性,但商朝的统治者对于古羌人并不友好。

在商朝的史官记录中,商朝与羌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庞大的商帝国,往往是以碾压的姿态,压迫着当时的古羌人部落。

商王朝的军队每每出征,都会击垮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羌人部落,焚毁羌人的图腾,将女人和小孩掳作奴隶,或者与牛羊一同杀死作为殉葬的人牲。

面对商朝统治者,当时的羌人无力抵挡,许多人选择了迁移与逃亡。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宁强羌文化博物馆中的羌人塑像


古羌人原本的生活范围包含了甘肃、陕西、山西以及河南西北等区域,但为了生存和文明的延续,他们的大多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的迁移,最终到达了岷江上游。

而不愿意离开故土的羌人,也躲进深山之中,借助山林的庇护来远离商朝军队的追捕。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宁强羌文化博物馆中的羌人服饰


正是因为与商朝之间的深仇大恨,所以在武王伐纣的封神大战中,羌人也是最先响应周武王的部族,并在战斗中表现得格外英勇。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宁强羌文化博物馆中的羌人塑像


遗憾的是,尽管帮助周武王夺取了天子的地位,但羌人部落与华夏文明之间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融合,反而因为习惯和信仰的不同逐渐走向分化。

在西周晚期的时候,羌人与华夏人之间的关系再一次变成了敌人,并在反复的摩擦中走上对立面。

直到西周灭亡后,西周故地被封给了秦国。

秦穆公通过战争的方式,逐渐将周边的羌人部落逐渐征服,历史称之为“秦霸西戎”。羌人融入秦国之后,极大的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后来的崛起也奠定了基础。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现代的羌人古城


当然,还有许多羌人不愿意丢弃自己古老的传统与文化,选择了与秦国对抗到底,向西迁移。

这些羌人后来就定居在了今天的甘肃和青海境内,并且进一步分化,演变成了藏族、哈尼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还有一些羌人去了现在的缅甸,成为了缅甸人的祖先。)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古代羌人使用的文字


在之后的历史变迁之中,随着汉朝的建立和兴盛,以及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交流,许多羌人的聚居地渐渐纳入汉王朝的版图,并在朝代更迭中融入华夏文明圈。

到唐朝末期,党项人(羌人的一支)趁着大唐帝国的衰弱而崛起,并且在公元1038年击败宋朝后自立为王,建立了西夏政权。

西夏政权是羌人在历史上少有的高光时刻,可惜却仅仅维持了189年,便被更为强大野蛮的蒙古帝国碾压,作为文化主体的党项人也在战争中遭到残酷的屠杀,人口急剧减少。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西夏王陵


西夏灭亡后,剩余的羌人要么孤独地走向消亡,要么融入其他民族,只剩下四川、陕西等少部分地区的羌人坚持了下来,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现在的羌族同胞。

时至今日,古羌人的许多文化和传统都已经无处可寻。

羌族同胞们竭力保留下来的文化传承,尽管不能与古代羌文化完全划上等号,但也是研究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命题之一。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现代羌族同胞的白石崇拜


在了解现代羌文化的过程中,作者曾翻阅过许多资料,也走了很多地方。

其中一个有地方,就是陕西汉中的宁强县。

宁强县在古时叫作“宁羌”,因“羌”而得名。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甘肃、陕西的三省交界处。秦岭与巴山环绕之下,给予了这座小城较为封闭的文化发展环境,让古老的羌族文化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里不但有一座“羌文化博物馆”,还被评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和“国家羌文化生态保护区”

生活在这里的羌族同胞,也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文化和习俗。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傩文化,端公塑像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宁强的羌族端公


关于宁强羌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那个时候更多的是零散的羌人部落,在汉江源避世而居。

到元灭西夏时,党项人向大西南迁移,其中是白马氏和青衣羌留在了宁强,并与宁强原本的古羌人融合,发展演化为当地的黑衣羌,并在宁强这个远离兵祸的地方繁衍生息。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现代的宁强羌族人


今日的宁强已经有了高铁直达,从四川成都出发只有2.5个小时就能抵达,从西安出发稍久一点,但也只需要3.5个小时。

而今天的羌族人,除了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也没有忘记传承下先祖留下的技艺和传统。

比如,从远古的图腾崇拜中演变而来的傩文化,还有实用性与欣赏性俱佳的羌绣,以及羌族的姑娘小伙儿们热情的舞蹈。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现代的宁强羌族人歌手


更加重要的是,宁强县同时还是汉江的源头所在地。

悠悠汉水,不仅仅保护了古老的羌族文化,同时也养育了下游的汉文化,是汉羌之间一衣带水的历史见证。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制作羌绣的绣娘


马上就是清明节三天长假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想要出门走走,那不妨就来宁强转一转。

看看汉江源景区的青山绿水,在山下的天香寨里听一听羌族姑娘们动人的歌声。


趁着三星堆的考古热,我们来聊一聊古羌人的神话与文明

▲身着民族服饰的羌族姑娘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秦国   羌族   汉江   宁强县   宁强   商朝   博物   华夏   西周   帝国   西夏   甘肃   陕西   神话   部落   文化   旅游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