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近日,在山西晋南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庄,摄影师偶遇了86岁的老人郑美英。趁着天气不错,她正在整理自己的院子,虽然已经8旬高龄,但干起活来的她依然腿脚利落。郑大娘说,她年前去了县城里的外甥家过年,结果遇上疫情无法出门,直到今天才回来,“家里三个月没住人,显得很乱,得收拾收拾。”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郑大娘是一位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儿子和女儿也在10年前相继逝去,现在的她是村里的五保户,独自住在一座祖传的老院子里。老人说,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虽然年纪大了,但也需要自力更生。图为郑大娘用水龙头接水准备洗刷生活用具。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郑大娘站在房间门口和摄影师闲聊。说起自己的婚姻,她说自己和老伴是半路夫妻,老伴已经去世三十年。当年她和老伴在山下认识,那时候老伴是个教书先生,他们认识后重新组建了家庭。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伴退休,想回村里生活,她就跟着来到了山里。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郑大娘有一儿一女,老伴去世后,本想跟着儿子安享晚年的她,却不断遭遇生活变故。“女儿有病,治不好最后去世了。儿子是焊工,在矿上工作,结果矿上出了事故,儿子也没了。这十几年来,我都是一个人生活,孙子、外孙女有时候回来看看我。”老人说起自己的家事,语气平静,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她已经接受了这些遭遇。图为老人在整理房间内的物品。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郑大娘现在住的院子是史家五进院子中的一个。史家是清朝时村里的大户人家,她的老伴也姓史,与史家同族。“院子是家里上一代老人买的,然后全家就一直在这里生活。”郑大娘说,在当年这样的房子就算是好房子了,有两层楼,可以住人可以存放东西。图为郑大娘居住的房子。虽然破旧,但门窗上的雕花,还是百年前的风格。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我当年跟着老伴进山来到村子里,就有这房子了,我也不知道这院子有多少年了。我在这里住了五十多年,住习惯了,觉得挺好的,也不觉得破旧。”郑大娘介绍说,家里很多东西都是老物件,说不定比自己还老。图为老人房间的墙上挂着一个桃木雕刻的筷子篓,从纹路上看,雕刻虽然简单但还是很讲究的。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在郑大娘的家里,还可以看到几件老式家具。图中是一个供桌,上面凌乱地摆放着各种杂物,因为年代久远,供桌已经呈现厚重的历史感。斑驳的颜色,无声无息地陪伴着老人一餐一饭的日常。摄影师后来经过了解,知道这个供桌叫联二橱,一般都是民国时期制作的。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由于郑大娘三个月都没能回到自己家,这次回来,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院内种植的几样蔬菜也因为没人打理,荒芜一片。老人摘了几苗菠菜,准备做午饭。她说:“一个人吃饭好凑合,煮上几根菠菜,一个馍,就是一顿饭。人老了,也吃不了多少。”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郑大娘成了村子里的五保户后,得到村里方方面面的关照。她介绍说,她一个季度可以拿到各类补助一千元以上,完全可以维持平时的基本生活。“现在饿不死人,吃饭穿衣都不是难题,就怕有个疾病灾难的,花钱不少人还受罪,可是真的到了那一天,那也没有办法。”图为厨房的一角,放着郑大娘从外甥家回来时带的一袋子葱花饼。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葱花饼是当地的特色食品,家家户户都会做。饼子耐储存,是老人喜欢的食物,她说这些饼子可以维持三四天的生活。摄影师通过和郑大娘的聊天,看到她简单而又零碎的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里,一座老院子,一个耄耋老人,和她的一些老物件相依为命,虽然生活简单,但老人却毫无怨言,或许这就是岁月磨砺后的淡然吧。

86岁老人无儿无女,住山中祖传老屋,说家里物件比自己年龄都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庄里   供桌   家里   老人   饼子   史家   葱花   老伴   物件   村里   摄影师   院子   当年   儿子   年龄   房子   简单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