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界线上的母亲:她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

我的边防我的连

辛荣祯

第一章:“雪海孤岛”红山嘴

第二章:会挽雕弓如满月

第三章:深情的北塔山

第四章:西陲第一哨

(点击进入)第一节:忠诚写在界碑上

国界线上的母亲:她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


第二节:冬古拉玛大妈的“中国石”


深秋的帕米尔高原,寒风呼啸,层林尽染。


一位白发苍苍、身躯佝偻的老人,站在祖国“西陲第一哨”的界碑前,与斯姆哈纳边防连官兵一起面向五星红旗庄严宣誓。她就是布茹玛汗,边防连官兵心中的“冬古拉玛大妈”。


那年,19岁的布茹玛汗随丈夫来到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玛山口,成为祖国西陲边境线首批女义务护边员。60公里的边境线,她一守就是半个多世纪,并用汉语和柯尔克孜语在10万余块石头上刻写“中国”字样。这些石头,被人们称为“中国石”。


谈起“中国石”背后的故事,还得从1964年说起。


一天,有牧民向边防连队举报,4名不法分子进山偷挖野生珍稀药材,连队官兵迅速进山抓捕。由于边境线上没有明显标志,加之地形复杂,不容易辨认方向,官兵只好去山口附近找布茹玛汗。当她带领官兵赶过去时,不法分子早就逃之夭夭。


这件事对布茹玛汗触动很大,她决心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既为巡逻官兵做标识,又对不法分子进行警示。于是没有上过学、更不会写汉字的布茹玛汗让连队官兵教她一笔一画地写“中国”。


至今,布茹玛汗还记得刻下第一块“中国石”的情景。那天,她边放羊边跪在乱石堆上,用手蘸着雪水写下两个不规则的“中国”,然后握着尖石一笔一画地刻着,虽然手被磨破了,“中国”二字却永远印记在她心里。


就这样,只要巡逻路上见到合适的石头,她就席地而坐刻写“中国”。她说:“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每块石头,就像熟悉我家抽屉里放的东西一样。”


国界线上的母亲:她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


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90米,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常常一天之内会出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如果碰上恶劣天气,在这里驻守的官兵生活会极度艰苦,有时甚至会遇到生命危险。


从边防连队到冬古拉玛山口正好是一天的路程。几十年来,巡逻官兵都是在布茹玛汗·毛勒朵家住上一晚,第二天返回连队。只要边防官兵巡逻来到她家,她都把自己住的毡房让出来,把最好的被褥拿出来给官兵铺盖,而自己与丈夫、孩子则悄悄搬到平时放杂物的旧毡房中过夜。只要发现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旁,一件一件地烤干;发现有衣服破损了,就一针一线地缝好,然后叠整齐悄悄放在酣睡的战士身边。


有一年,浙江籍战士罗齐辉在巡逻途中冻伤双腿。情急之下,官兵把罗齐辉抬到了布茹玛汗的毡房里。她二话没说,一把将罗齐辉的双脚拉到自己怀里暖着。见效果不明显,她当即让儿子杀了羊圈里的小山羊,然后将罗齐辉的双腿浸泡在热气腾腾的羊血里。一个小时过去了,罗齐辉的双腿才开始慢慢有了知觉。


2004年7月,连长胡红利带7名战士到冬古拉玛山口巡逻。经过8天的巡逻,官兵筋疲力尽,又冷又饿。返回途中,天气骤变,突降倾盆大雨,官兵躲在一处废弃的马厩里避雨。


“这些孩子咋还没回来?”约定会面的时间已经过去半天了,一直在山口等候的布茹玛汗越想越不放心。于是她冒着大雨蹚冰河、翻石滩、越达坂,终于找到了被困的官兵,并将尚有一丝体温的馕送到了官兵手中。


国界线上的母亲:她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


作为“国境线上的母亲”,布茹玛汗不仅爱兵如子,在周围各族群众中,也流传着许多她充满母爱的故事。


那是在几年前修建吉根乡大桥时,四月的一个深夜,建桥工人的工棚里,一位来自内地的汉族孕妇出现了生产预兆。而她丈夫出差,几天后才能回来。这名孕妇忍痛走到村里,村民们马上搀扶她找到曾接生过一百多个孩子的布茹玛汗。当时,产妇羊水已破,时刻都有危险。布茹玛汗为难了:这个汉族女儿生孩子,语言不通,怎么沟通?没有家人陪着,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但此时再往乡卫生院送产妇已经来不及了,布茹玛汗一咬牙答应下来。两个多小时之后,一个健康的女婴诞生了,而布茹玛汗却因紧张和劳累,满头大汗地瘫坐在炕上。此后的几天里,她把产妇当亲女儿一样地照料着。产妇的丈夫归来,激动地对她说:“谢谢您救了我妻子,照顾她们母女,您就是我的亲娘!”


“国境线上的母亲”的事迹感动了天山南北,她先后被授予“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人民楷模”等光荣称号。她曾17次去北京受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刻的柯尔克孜文“中国”石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如今,行走在中吉边境线上,随手捡起一块“中国石”,都会让人感到阵阵温暖,仿佛冰冷的石头也有了温度。

国界线上的母亲:她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辛荣祯 军旅作家,1975年生于甘肃秦安,毕业于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曾获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出版有诗集《山月》、长篇小说《红柳河》、文学评论集《耕雨斋诗话》等。

国界线上的母亲:她在没有界碑的边界线,用石头刻上“中国”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界碑   柯尔克孜   中国   山口   汉族   毡房   石头   边界线   边境线   连队   不法分子   边防   产妇   国界   官兵   双腿   丈夫   母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