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月是故乡明

诗人望月,会看出伤感,看出忧愁,看出眼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各一方,可以同时赏月。月会成人之美,可以帮助游子千里寄相思,千里传情,千里传祝福,“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面对于明月,不堪回首,后悔不已,羞愧难当。“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明月下,已没有洒脱豪放。“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眼里的明月,照亮前途也好,照亮回家的路也好,是满怀希望的月亮。

散文:月是故乡明

过去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在中国看到的,和在外国看到的,也是同一个月亮,边关的与故乡的,都是同一个月亮。只是看月的人不一样,看月的心情不一样,其结果不一样,其感受不一样罢了。

月是故乡明,来至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到目前为止,伴随地球的月亮,只有一个,何来“月是故乡明”?

散文:月是故乡明

先看看它的由来。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密切相连,杜甫的生活和命运也不例外。因为经济矛盾,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内部矛盾而起,出现藩镇崛起,外重内轻,玄宗怠政,将相不和,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从而改变了盛世唐朝的一切,也改变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

战乱开始,杜甫失望于玄宗出逃,寄希望于新皇帝肃宗,便投奔灵武,想为国出力,到身陷长安,到漂泊四川,再到漂泊湖北湖南,最后困死江上,含恨离世。

散文: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作于759年秋天,杜甫对朝廷已经彻底绝望,正准备前往四川逃难。这年九月,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也在这些地方,由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说是音信全无,从而引起他的担心和思念。由于国难当头,已无力自保,哪里还谈得上相互相应,对于自己的兄弟,他无能为力,十分愧疚。

《月夜忆舍弟》是他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诗人以小见大,借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表达对国家山河破碎的心痛。

散文:月是故乡明

进入霜天的寒冷,断人行的凄凉,一只秋雁的凄厉......可以说是,边关的明月照孤独!边关的明月照凄切!虽然家已不家,家乡的明月依旧啊,想起曾经父母兄弟在一起的其乐融融,是多么的温暖。相比之下,还是故乡的月儿好,故乡的月儿圆。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故乡的月,装着故乡的景,故乡的月,装着故乡的情,故乡的月,装着故乡的人,故乡的月,装着游子的思念和爱......

不管你离开故土有多久,不管你离开故土有多远,故乡,永远都在游子心里最为薄弱的地方,只要你触碰到,就会心酸,就会流泪!

散文:月是故乡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灵武   故乡   边关   月亮   故土   杜甫   战乱   不堪回首   游子   月夜   明月   诗人   散文   思念   命运   兄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