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我认识成都,走的是浣花溪这个历史通道。

下二环高架路,过清水河,经诗歌大道,到浣花溪,再进杜甫草堂。这是主线,旁边还有万竹广场,千诗碑林等。

不知来浣花溪多少次了。

总觉得,对成都认识不够深,大概是因为我总在浣花溪徘徊的原因。

三星堆太远,金沙遗址太古,还都在解密中。而浣花溪,更觉像是尘埃落定,适合我这样不想费心的人,去走马观花。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蓉城的榕树

走遍成都的大街小巷,没有人会对榕树熟视无睹。

有人说它脏,身上沾满灰,还破坏道路......它本不生灰,只是把空气中的灰尘吸在了身上,经雨水洗涤,退还给大地。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名声。

芙蓉之城,遍布榕树。金沙文化把成都带回古蜀王国,把时间推到商代。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有一棵大榕树根的遗迹,是3000年前的一棵榕树树根,树根涉及范围达100余平方米,可见金沙时代,它已是这里的主人。

芙蓉城的由来,追溯到后蜀,汉代时候。与榕树相比,显得是多么的年轻。它落了头彩,以它命名了。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二环高架路

用钢筋混凝土把城市交通干线抬升到空中。 也经不得雨水反复滋润,巴壁虎也不喜欢它的冷峻刚毅,希望它能够与传统的,融为一体。

绿色披风上身,换一种柔情模样,过往车辆行人,少不了为它停留。 看风吹流苏,荡一路绿丝,给夏日城市,增添丝丝清凉。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诗歌大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有鼎崇拜意识。

进浣花溪,不看诗歌大鼎,有愧于杜甫,有愧于自己的一片诚心。

诗圣到成都,这里没有硝烟,也没有饥饿。人是愉悦的,诗是轻快的,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这段时光,可以独立成章。

天下诗人皆入蜀,与唐朝诗歌达到鼎盛,定有必然联系。成都这一方厚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诗歌大鼎在此落户,实至名归,也是对成都的一种肯定。

从清水河单拱大桥进入浣花溪,迎面就是名为“涌泉”的青铜鼎,这里是诗歌大道的起点。

大鼎直径6米,高4米,重7吨,大鼎下面的四根柱子为立方体,高9米,总高13米。这样大的椭圆形青铜鼎,在全国还是第一个。鼎的四周,有虎头龙身的雕塑,鼎身刻着“小龙纹”。水从底部抽到鼎的顶部,装满大鼎后自行溢出,并顺着雕塑流下淌,象征中国诗歌的“源远流长”,中国诗人“文思泉涌”。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清水河大桥

浣花溪南面的清水河上有两座桥,我印象最深。一是二环高架的钢索斜拉大桥,一是它下游的单拱大石桥。两桥相望,不足千米。

从二环高架和大石西路经过的人,没有不知道它们的。桥上的单柱像一把大铲,有的说像一只大扣件,登山那种。高架桥上的一个出口也在这个十字路口边,加上行人、电瓶车,交通十分拥堵。

柱子和钢索上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像在与星星对话。原来是单色,现在是七彩交替,更是吸人眼球,有人专程来拍照打卡。桥头河边的宽坝子,早晚都有人跳广场舞。地摊经济红火那阵,桥边有卖衣服的,有卖水果的,还有老手艺人卖竹器的......

我便经常去那里看热闹。

浣花溪正大门,有一座单拱大石桥,跨度太大,走在上面,有时担心它会垮塌。桥上是古色古香的长亭走廊,中间通车,两边高出地面,是人行通道。

偶尔会遇到穿着唐装的帅哥美女在桥上拍照。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清水河

唐朝时候,它叫清江。既然是江,那一定比现在还宽阔。

我喜欢清水河,一段时间,早晚都去岸边散步。

环境清静,有老人打太极,对岸闸门边,有人跳广场舞,还有人靠在栏杆上钓鱼……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壮观,常常与它们错落交替......

诗人杜甫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那是何等静美的田园风光!唐朝时候的清江,没有这么大的桥,杜甫到对岸赏花,只有坐木船了吧。

那时的西郊村庄,现在已经变成了成都市中心的5A景点。

要是他见到现在的景象,一定不会下三峡,屈死他乡,如果他知道,有如此之多的人为他而来,他一定会在此安享晚年,收弟子,应该比孔子还多。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诗歌大道

道是道,路是路,一辈子说不清,走不完。

浣花溪的诗歌大道,一条有道的路。通明,通元,通宋,通唐朝……

两边站立的诗人,都有他们存在,流芳的道理。 诗词展现在地上,谁品谁明白。

我喜欢这一条路,来回走,不计次数。假装我也在路上,默念几句,以解他们的寂寞。

不为名,不为利,在苦水里漂白他们的人生,或豪放,或沉郁,或婉约……

反复去,是因为我还不十分明白, 道与路,有没有可以妥协的余地?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屈原、李白和杜甫雕像

诗歌大道的南端是诗歌大鼎,北边是三位巨人。

跨越时间、空间和距离,屈原、李白和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相聚”。

李白如不畏蜀道难,回锦官城修炼,也解杜少陵思念之苦。屈原从战国而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中早有预谋,在汩罗江隐身,是为暗度天府之国?

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万竹广场

走进浣花溪的诗歌大道,没有几个人会留意旁边的万竹广场。

顺着诗歌大道,走到马识图书写的“杜甫千诗碑”,两条竹林小道,由下向上延伸。竹林幽深,小径曲长,大竹子,比手臂还粗。

杜甫对于竹,当年他在浣花溪,并未爱上它: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爱松,担心竹影响松的生长,恨不得将竹子千刀万剐。

给浣花溪配上竹林小道,建万竹广场,没有体会杜甫的感受。 设计者也许并不喜欢唐诗,都可以理解。如果知道,那这里就会是一片松树林了。

如是三月傍晚,竹林边听鸟鸣,可以体会百鸟朝凤的盛况。与杜甫赏春夜喜雨,是两种不同意境。


散文:没有杜工部,谁进浣花溪


浣花溪

一汪碧水,在柳树林中,一躺千年。

不与清水河同流,不随浣花女隐身。

柳树垂头,环湖而立,一副随时为黄鹂迎驾的虔诚。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是为仙人而为,看如今懒散样子,如何能一飞冲天?

微风不来,蓝天白云下湖沐浴,亮得耀眼,水草一动不动,紧张得喘不过气。鹅卵石藏不住小金鱼,时不时将红色小尾扇动两下,把云朵打得粉碎。再力花和美人蕉,都抬起头,等微风清理发型,好在湖面留个姣情模样。

一群白鹭,在对面湖畔零零落落。站立的,纹丝不动,还在梦中思念,漫步的,动作轻盈,一步一点头,淡定沉稳,绅士一样优雅。两只相互嬉戏,轻摇翅膀,一只轻轻跳跃两步,翅膀突然打开,向着水中央,跑跳几步,又突然打住......

杜甫在窗前吟诗写字,看西岭雪山,会不会想起漂泊路上的寒冷?至少门前的东吴商船,不会让他产生饥饿威胁,不然哪来心情看妻子画棋谱,小儿垂鱼钩,还到树下听黄鹂鸣唱,到溪边看白鹭腾空而起。

西岭仍有千秋雪,草堂依旧照明月。窗前不见圣人影,池照青衣与鹭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清水河   清江   东吴   屈原   诗碑   竹林   金沙   工部   白鹭   成都   杜甫   榕树   唐朝   诗歌   散文   大道   广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