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里为什么把“隋”写成“随”

爱好书法的朋友在临贴《九成宫醴泉铭》时,会发现里面有两句话“此则随之仁寿宫也”,“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这两句话的“随”字,应为现在“隋”,在隋朝时期,就把国号由“随”改为了“随”,而魏征在撰写碑文时还是把“隋”写成了“随”,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还得从隋文帝杨坚为什么把“随”改成“隋”而说起。

《九成宫醴泉铭》里为什么把“隋”写成“随”

随,原来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封地,姬姓,被称为随国,位置大体在现的湖北省随州市,由于随国在楚国边上,很早就被强大的楚国灭亡了。随州这个地名,出现于西魏时期,随州介于襄阳与武汉之间,是襄阳的西线门户、郢州(今武汉)的北线门户。是楚国北上讨伐中原的必经地之一,历朝代都重视随郡军防,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为北周的大将,所辖的军事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随州,后来杨忠被北周皇帝封为随国公,称为随王。杨忠死后,嫡长子杨坚世袭了随国公的爵位,杨坚称帝后,改国号为随。史称为随朝。《周书-静帝纪》中有记载,“随国公杨坚进爵为王,……随王杨坚称尊号,帝逊于别宫。”

《九成宫醴泉铭》里为什么把“隋”写成“随”

隋朝以前的晋、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等政权都是短命鬼王朝,杨坚觉得“随”字越不吉利,因为“随”字有个“走之”,预示着国祚不长,杨坚想让自己建的“随”朝政权能够长久,就改“随”为“隋”,不想这个改字没有换来好运,,只传到了二世就被隋炀帝杨广把国祚弄丢了,大隋朝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

在唐朝初年,已经有“隋”这个字了,大家也都知道前代是隋朝,但是还有很多人还是习惯于将“隋”写成“随”,这是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讨好当代李家皇帝,暗示杨氏建立的政权命中注定短命。魏征是奉命为李世民撰写醴泉的铭文,故意把“隋”写成“随”,一则是随众,二则是讨好李世民,所以,我们看到的九成宫碑贴中是“随”而不是"隋“。


《九成宫醴泉铭》里为什么把“隋”写成“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仁寿   前代   随州市   楚国   随州   襄阳   东魏   西魏   北周   国号   隋朝   短命   武汉   政权   皇帝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