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请学会绕开这几条“红线”

▲ 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做农业是一条漫长的创业之路,它不是你幻想中能一蹴而就的行业,不会让你一夜暴富,做农业的初衷是让生活更美好,不能看不清局势就盲目的冲进去,在“低头拉车”的时候一定多思多想,不要只看成功的案例,他们的经验不一定合适当下的你。

以下为大家列举做农业务必注意的几条“红线”:

做农业,请学会绕开这几条“红线”

01/遵从大面积流转土地潮流,搞自营栽培

大型的自营基地看起来是非常高大上,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钱和经验,就可能演变为一颗雷。高投入、重资产、慢报答,稍有不慎就会石沉大海。

一路上我看过很多的农场,到最后大都是骑虎难下的局面,因为前期已经投入那么多钱了,后期还需要大把运营资金,最后导致资金链的问题而搁浅。如果非要投,按部就班的方式比较好,而且在规模上一定要控制,注意危险分摊,农业并不是幻想中那么美好的行业。


02/分散种类出产,多特色发展

农场里种一个种类叫专注,种两个种类叫跨行业。因为无论从技术层面仍是仓储物流、出售渠道,土豆和番茄是两个行业,少有兼并同类项,更不用说在农场里种一堆产品了,多种类出产,一定要考虑技术,栽培条件,出售渠道等方面,不能单纯盲目的投入。

多种类出产,对人才和运营带来的压力巨大。有的人会挑选全年轮作,为了弥补淡旺季,那也得有主次,一个为主、一个为辅,平摊一下成本。也有人栽培多种产品的,基本就是为了卖体验,真实去审视产品,很多几乎没有竞争力。


做农业,请学会绕开这几条“红线”


03/谨慎跟风,做好作物产出时间预算

中国幅员辽阔,往往一个产品的栽培区域是跨县甚至是跨省的,这使得很多产品虽然滞销了,但是其他地方还在鼓励出产,这是很可怕的,农业最大的局限性是地域性和时效性很大,市场很残酷,纵然你的产品很优秀,但是兄弟产品的低价在那儿摆着,你想高投入、高产出,不一定办得到。

面临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做农业的初加工、深加工,这是做行业的蓄水池配套,这个是国泰民安的方案,而不是投身进去,把自己也变成滞销的一部分。


04/在优势不明显的地区栽培盲目投资

农产品先有地域品牌,再有企业品牌。在没有地域工业基础的地方做农业,是很吃亏的,要花大量的成本。如果是逆势而走,在一些不适宜的产区做栽培,搞不好会颗粒无收。农业栽培如果单纯的考虑投入问题,而不考虑出售问题,到头来也会是一场空,做好整体预算,谨慎投资。最好的办法是抢占价值高地,在最有优势的产区差异化升级产品。


做农业,请学会绕开这几条“红线”


05/投资只能靠规模取胜的工业

做基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要靠量来支撑微薄的利润,这个对管理的要求太高了。

操作难度大,资金要求大,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


06/盲目搞全产业链一条龙运营

有些行业的工业配套特别差,非得让你从产到销都自己做,甚至很多基础服务都需要自己投,纵使三头六臂也要谨慎干这个事。


07/做没有中心产品的农庄

这里的中心产品是指能够标准化、规模化地为农场实现盈利的产品或服务。把农庄当旅游景点做,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量化的产品或服务。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小农场,出产虽然持平,但是一年接待小学生教育十万人次,农场收入直接迈入了小康。

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工业,有的时候单单有情怀是不够的。希望将要投身于农业的朋友一定要做好调研,找准方向,不要盲目投入。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中农汇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需注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同类项   农业   农庄   产区   红线   农场   地域   预算   盲目   谨慎   种类   多种   资金   工业   行业   旅游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