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唐模古村落

唐模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唐模村整个水口的建筑构思十分独特:古树小桥呼应,亭阁牌坊矗立,檀干溪贯穿全村。唐模以徽派水口园林和水乡景致为主要特色,徽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一个极具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邂逅唐模古村落

唐模

古徽州不仅山水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自成一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出自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汤显祖的名句,表达了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是徽文化的象征,引得无数人魂牵梦绕。徽州,引发了多少历史的情愫,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进程。

邂逅唐模古村落

水街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最早是汪氏家族聚族而居的村落,其祖先汪华曾在唐朝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取名“唐模”据说是其后人为纪念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建立的村庄。“地以人名显、人以地增辉”,汪华、许远是唐模大姓汪、许氏族的祖先,也是族人引以为自豪的唐朝“英模”,汪、许两姓为了同遵唐祖,以祖先为楷模,立“唐模”命村名,是为祖宗树碑,纪念先贤,歌功颂德。

唐模村建于唐,盛于明、清。历史记载,公元923年,唐朝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迁移回乡,认定唐模村是一块风水宝地,便率子孙长居于此。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

邂逅唐模古村落

民居

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村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

唐模是末代翰林许承尧的家乡, 许承尧(1874—1946年)是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许承尧,祖辈为蒙学塾师,父辈江西经商。光绪甲午科举人,与黄宾虹、江鞠卣同学莫逆相交,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成为中国“末代翰林”之一。辛亥革命后,应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铁路督办等职,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等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从此绝迹仕途,在家乡以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歙故》等。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翰林、该村晚清时期的诗人许承尧所撰楹联云:“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处处景美如画的村落。

邂逅唐模古村落

老作坊

现在,村中房屋大多是明末清初的古宅。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语句出自《诗经》,古村中檀干溪的溪名就是取自这里。溪穿村而过,村中人临水而居,全村夹岸而居,一条石板路,一条溪把游人引向唐模村内。唐模是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历史和生活气息的古老村落。无论是走进古色古香的民居小院,还是步入气派不凡的徽商豪宅大院,都会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徽州文化。

邂逅唐模古村落

临水而居

唐模有徽派园林——檀干园、水口、水街、镜亭、同胞翰林坊、沙堤亭、高阳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祠堂群、千年银杏、古井、碑刻等古迹。无疑,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山村,富甲一方的家族和金榜题名的荣耀使其声名远扬。

唐模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称。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入之洞口。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这个园林就是檀干园。

唐模的村口除了树林、溪流,还矗立着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沙堤亭”。此亭上下共三层,中空,上有回廊,飞檐翘角。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又名“八角亭”。微风吹过,悬挂在亭角的铁马飞铃叮当作响。亭子的旁边屹立着一棵老树,树龄据称已有400多年,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拍摄的。树上有人们祈愿系上的许多随风飘动的红幡条,显然这株饱经风霜的古树在当地已被视为神灵。


邂逅唐模古村落

沙堤亭

离村不远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

走过此亭,前行不远便是同胞翰林石坊。徽州一带流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佳话。距村口不远处,是一座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横跨通往村中的小道,石坊上“同胞翰林”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

邂逅唐模古村落

同胞翰林石坊

唐模村的水口建于村东,过“同胞翰林坊”不远便是。既是水口,又是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 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因园内遍植檀花和紫薇,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便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沿溪而进,路过灵官亭,广场前古老的许氏宗祠已是断壁残垣。许氏宗祠在清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空旷的遗址印记着岁月的痕迹。遗址的一侧是“法国家庭旅馆”,是融入法式旅游元素建设好的乡村旅馆 。

邂逅唐模古村落

高阳桥

过了高阳桥是独具特色的唐模水街,实际上是南北流向长600米的小溪,小溪流过一座座石桥,溢满一道道水坝,形成潇洒的人工瀑布流向下游,沿岸数十棵巨大樟树撑开伞冠,与小桥、流水、人家掩映生辉。近百幢徽派建筑均匀地散布在小溪两岸,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高低错落又井然有序,沿街还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的一面有美人靠,凭栏临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

邂逅唐模古村落

美人靠

“水街”是唐模的一大特色。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小溪的两岸是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等,形成了夹溪对望的街道。溪流上的高阳桥颇有名气,这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建于明代,石质双孔,桥面上建有五开间殿堂。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建有长廊。沿街建有一座好几十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此歇息聊天,溪埠浣洗的村姑倩影。徜徉在村中,在廊棚里走走,在美人靠上歇歇,悄悄地驻足,静静地回眸,看面前小河流淌,绿波轻漾,临水映人,如梦如幻。溪上就有小桥相连。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明清街市之中,顿感古韵悠悠,乡情淳浓。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行走在唐模,依稀穿行在时空的记忆中,有种陶醉其中、迷离恍惚的感觉,仿佛悠然游荡在远离尘世的仙境里。唐模如诗,浪漫却如此真切;唐模如梦,茫然却并不遥远;唐模如画,绚丽却又置身其中。

邂逅唐模古村落

民宅依溪而建

唐模,祠堂、天井、古街、石巷、流水等景致相映成趣。一户一景的徽州水乡民居,小桥流水,庭院深深,千年时光就在这里驻足。邂逅唐模,逃离世俗的尘寰纷扰,只想在别致的庭院里,独享静谧时光,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一杯香醇的咖啡,小憩、发呆……。在这里,闻香、品茗、会客,做一回乡间文人雅士。那一个个古老的村落里,那一处处错落有致的百年老宅里,那一口口四水归堂的天井里,承载着太多关于人生,关于家园的梦想,蕴藉着旧梦一样的乡愁。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更显得徽州山水和谐而又启人深思,这算是走进了如梦如幻的徽州诗境了。

邂逅唐模古村落

邂逅唐模

邂逅唐模古村落

茶坊

高阳桥向西望去,就见飞檐翘角的建筑,分别是“尚义堂”、“继善堂”,再向前行便是“许承尧故居”、“铭德堂”和“老作坊”。 “尚义堂”、“继善堂”和“骏惠堂”是许氏宗祠的三个支祠。象征族权的祠堂宏伟壮观、精雕细镂、巧夺天工,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尚义堂”,三个支祠中造得最堂皇,讲究肃穆和庄重。相邻的“继善堂”次之,讲究气势和规模。“骏惠堂”则平民化。老作坊汇集了古徽州地区一些集体和家庭式作坊,如油坊、豆腐坊、布鞋坊。以及文房四宝的制造坊、茶叶加工坊等作坊,还有少数古朴的商铺。作坊内的所有加工设备都是按照古时候的相关模式和原理添置,制作工艺也是徽州传统手工工艺,水车、农具,无不刻写着农民田园劳作的沧桑,

邂逅唐模古村落

尚义堂

邂逅唐模古村落

尚义堂内景

邂逅唐模古村落

继善堂内景

清末以前,唐模曾是连接徽州府东南部(现在的歙县)、屯溪、黄山区、安庆、九华山的交通要道之一,来往行人较多,加上唐模有许多在外经商的徽商,有商业传统,故而唐模以前本来就是一个商业村镇。从现在的水街老商铺、酒肆就可见一斑。

邂逅唐模古村落

唐模法国家庭旅馆

“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 行走在唐模,依稀穿行在时空的记忆中。唐模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唐风明韵,让人驻足忘返。徜徉在粉墙黛瓦的村落中,走在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流连于数百年来陆续留下的深宅大院,欣赏着美轮美奂的木与石的雕刻,忆想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与荣耀,任思绪在沧桑变幻中变得宁静而又从容。

游走在唐模的慢生活中,在客栈品尝当地的豆腐乳,喝一碗翰林红米酒,在继善堂品茶听戏,在徽韵茶香中感受唐模的慢时光。行走在村中,世间的尘嚣在瞬间消失了,只有田园的春色,飘逸着一种古韵,潺潺的水声,古老的廊桥,粉墙黛瓦的民居……。走进廊桥,远眺着水街,不由人不发思古之幽情。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恬然,没有游人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烦燥,没有都市的喧嚣,村民们过着宁静的生活,幽静的古山村依然散发出古朴的幽香,就在这一刻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宁静也是一种美……

邂逅唐模古村落

许氏宗祠

夕阳落下去后,村子里,各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整个乡村便笼罩于轻柔的烟雾之中,粉墙砖黛瓦马头墙在袅袅炊烟其间,弥漫着淡淡的古韵,美到极致,不由得让人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诗意境界。

邂逅唐模古村落

镜亭

一夕之间,梦回大唐,粉墙黛瓦间触摸繁华盛世的遗韵。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临岸而居,青山绿水,幽情古趣,独特罕见。远离尘世的幻境,回到梦的家园,任思绪在沧桑变幻中变得宁静而又从容。每一位来访者都会沉浸在唐模那如诗、如梦、如画的美景中。唐模,没有小贩们的沿街吆喝叫卖,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嘈杂喧嚣;但它却是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歙县   水口   徽州   尚义   宗祠   粉墙   祠堂   翰林   全村   溪流   民居   作坊   小溪   同胞   园林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