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2007年6月13日上午9:30,我们“行知之旅”(中国北·秘境大穿越)科学考察队一行乘坐蒙古国OM224号航班从北京飞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两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蒙古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Chinggis Khaan International Airport)。蒙古朋友早已等候在机场迎接,他们向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一敬献马奶酒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随后我们一行在蒙古国专家和向导的陪同下乘坐3辆中巴和1辆越野车风尘仆仆地开赴中戈壁省,踏上了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蒙古中戈壁恐龙化石遗址——火焰崖

当晚9点多,我们的车队抵达了中戈壁省省会城市,考察队一行入住了一家宾馆(Altangovi Hotel)。第二天一早,车队继续开赴蒙古戈壁火焰崖恐龙遗址,车队渐渐地进入了戈壁。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天空中盘旋的苍鹰,还有牧民用来祈祷的敖包,充满了神秘和苍凉。没有完好的公路,也没有路标,一路颠簸,尘土飞扬。一路上轮胎爆裂和陷车时有发生,可以想象旅途的艰辛。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沿途经过小城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蒙古包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车又爆胎了


1922年,一支历史上闻名的科学探险队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 的带领下突破重重艰难险阻抵达蒙古戈壁,发现了最大的恐龙化石遗址——火焰崖(Flaming Cliffs)。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的团队首次发现了许多白垩纪的恐龙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因此蒙古中戈壁火焰崖的恐龙化石发现震惊了世界。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拍摄恐龙化石遗址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本文作者

蒙古戈壁是世界上最大化石产地之一,这里埋葬了许多白垩纪的恐龙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蒙古的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南戈壁、中戈壁和东戈壁地区。自1922年以来,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发现了许多白垩纪的恐龙化石,包括原角龙、窃蛋龙等。一些采自蒙古戈壁的恐龙化石都珍藏在乌兰巴托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Mongolia)。恐龙是中生代陆生爬行动物的一类。恐龙起源于中三叠世,繁盛于侏罗纪,绝灭于白垩纪末期。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博物馆里的蛋龙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博物馆里的恐龙蛋

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直奔曾经震惊世界的蒙古中戈壁恐龙化石遗址——火焰崖。当天下午我们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火焰崖。在那一刻我们仿佛进入远古的时空,在与恐龙零距离接触。火焰崖,千姿百态的悬崖峭壁、光怪陆离的形态,显出大自然的苍茫与迷幻。在阳光照耀下,红白(黄)色相间的岩石呈现出扑朔迷离而又变幻无穷的色彩。火焰崖在夕阳照射下反射出红色光芒,如火似焰。千百年来,风蚀作用形成的岩柱以不同造型屹立在孤寂的荒漠之上。火焰崖是由白垩纪沉积岩叠覆而成,在沉积岩层中含有许多古生物化石,恐龙就埋葬在这里。这里是自然保护区,不能挖掘化石。我们只能在裸露的岩石层面上试图找到一些恐龙化石残片,然而职业经验告诉我们,这里已被辟为旅游区,尽管游人稀少,但也难以在不开采的情况下找到恐龙化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附近发现了一些其他生物的遗迹化石。火焰崖,寂寥而深邃,是恐龙的地狱,古生物学家的天堂。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本文作者

当我们的蒙古向导将我们带到火焰崖附近对的另一处岩石裸露地,在大片出露的灰色泥岩层面上,我们发现了已炭化了的植物化石碎片、硅化木、叶肢介、介形类、遗迹化石等。在蒙古戈壁,这些化石发现非常重要,具科学意义。终于看到我们采集的化石,让团员们兴奋不已,几乎每个考察队员行囊中都塞上几块化石。这些动植物化石的地质时代属白垩纪,是与蒙古戈壁的恐龙化石是同期的,代表了陆地、湖沼和淡水环境,指示温暖的气候条件。

蒙古戈壁探寻恐龙化石之旅

民间音乐家还为我们考察队演奏了马头琴传统音乐和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

夜幕降临了,我们一行驱车返回驻地——蒙古包,等待我们的是蒙古传统美食——石头烤肉。当地的蒙古民间音乐家还为我们考察队演奏了马头琴传统音乐。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它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公元13世纪初便在蒙古民族中广泛流传。蒙古的马头琴传统音乐(The Traditional Music of the Morin Khuur)于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深沉粗犷、激昂的乐曲中,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马蹄声和欢乐的牧歌中。当一位漂亮的蒙古女歌手用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时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情。“蒙古族长调民歌”(Urtiin Duu - Traditional Folk Long Song)是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象征着中、蒙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蒙古   戈壁   乌兰巴托   化石   罗伊   历史博物馆   蒙古族   恐龙   长调   白垩纪   考察队   马头琴   古生物   遗址   火焰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