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印度前总统尼赫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副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总是喜欢品味、阅读汉字带给我的美感。而作为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流传至今的汉字也面对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危机——曾有人提出要不要将汉字拼音化。毫无疑问,当然是不要!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汉字的背后是历史和文明

汉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放眼全球,唯有汉字的使用时间最长并且没有出现断层。也是仅存的、并传承至今的象形表意文字。在这延续的六千多年中,历史的沧桑巨变都被一个个汉字记载下来,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如果没有汉字会怎么样呢?清华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说:"我们一旦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中华5000年文明就完了、就中断了,因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靠什么?靠历史,靠记载,靠文字走进历史"。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我们中华文明灿烂的硕果,都凝聚在几千年的历史和数以万计的古籍中,如果用拼音文字取代了汉字,那么一脉相承的文学典籍,仅仅用一串字符是没有办法读懂的,这样就会造成历史与现实的隔断,历史中断就会阻碍文明的延续,甚至中华文明将会因为这一举措付之一炬,这并非危言耸听。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汉字有更好的传承性

是的,之所以说汉字拼音化会中断中华文明,是因为汉字有更好的传承性。

我们不妨可以反观当今使用表音文字的一些国家,例如:俄国英国韩国等,同样的发音表意方式放在现代社会虽然沟通无障碍,但是即便是让学者级别的人去读几百年前他们国家的著作,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读不懂就没有办法进行文明的溯源。

表音文字的不稳定性,也没有办法保证现在的文明成果能够有效的传承后世,一旦发生较大的变故,若干年后无法破译出字符的意思,属于自己的文明就会迅速湮没在浩淼的历史中。这种后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严重。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中国汉字的传承性,就体现在无论过了多久,即便发音会随之改变,或者说即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和形象去猜想出它的意思,从而减少文化的断代。

这是因为,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它的语义信息是保存在文字中,而不是赋予它意义的发音中

就现在出土最久远的汉字甲骨文来说,这存在于几千年前的文字中,最核心的大部分汉字与现代汉字是基本一致的,这就使我们解读历史的难度大大降低。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如果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我们很有可能会产生多种语义分支,接着演变成不同的语言文字,也将不利于国家统一,更谈何中华文明的延续?

而且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如果用拼音文字表音,那么不同地方人们发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百姓之间没有办法有效沟通,更不可能轻易读懂几千年的书籍,久之就会造成文化的隔断,丧失文明的认同感,维护社会秩序的现代文化普及难度也会大大加剧。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汉字有自己的词汇语言系统

当谈到越南曾经抛弃汉字使用表音文字时,黄教授表示,这不利于越南历史文明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汉字的语言规律不能有准确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学习汉字的人只要稍微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汉字的形象美和韵律美。

简单举个例子,"沙漠"一词都是水字旁,一个是水少,一个是没有(莫)水,江河湖海这几个描绘水域的也都是水字旁,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和水有关,这样不仅直接描绘了一个事物,而且还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它的特征。

就语境理解上,赏析古诗词讲究练字,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一个"圆",一幅烽烟直上云霄,残阳如血落日浑圆苍凉悲壮的边塞景象跃然纸上。那假如是"damoguyanzhi,changheluoriyuan"呢?恐怕读懂都得花费一些时间。

而现在的拼音文字多为中国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如蒙文、壮文等。如抛弃汉字重头学起,想必又得开始学个好些年,如今连汉字的生僻字都没完全搞懂,还谈什么拼音文字呢。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日月合并为明,女子双全是好,光从字形上看汉字都是美的。更何况,在结合不同字的意思,合辙押韵排列齐整,就构成了一首首经典流传的名作,如果仅仅是用拼音文字,作者没有办法更好的传达思想,读者也可能根本不知所云,流传下来的经典佳作便无法体会到字里行间细腻的心思。

作为儿童经典启蒙读物的《千字文》,就是以一千个不同的汉字排列组成的醒世文学,在保证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同时,每一个字的意思也相互照应,这些都是拼音文字无法作出的,因为拼音文字只在乎音意相同,无法同时兼顾韵律与语义。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汉字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除了美学观点外,汉字的词汇语言系统还包括它的关联性。

例如,"被"和"皮",衣字旁表示布料衣物类,我们可以理解为皮做的衣物为被子,也可以说贴着皮肤的衣物为被子。早期"皮"与"被"读音相同,仅看音义是没有办法区分的。

清华教授黄德宽: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中断

所以,清华教授黄德宽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抛弃汉字,中华5000年文明将会中断。而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珍惜我们的母语,在母语的带领下,感受辉煌震撼的历史文明,文化认同感提升,才会有民族认同感,从而促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正如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所说:"字乃天地间之至宝"。汉字,就是我们华夏大地的瑰宝,是不可替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拼音文字   汉字   表音文字   拼音化   表意文字   越南   语义   中华   衣物   发音   中国   中华文明   文字   清华教授   国家   文化   旅游   历史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