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前不久,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了,外卖与共享还没泛起爱的涟漪,焦虑与淡泊名利倒碰撞出了火花。

原因是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随即遭到了微博大v韩寒的怒怼,称其是在制造焦虑,贩卖恐慌。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原作者不甘示弱,发文回应:《致大V韩寒,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观点都无须赘述,顾名思义。

鉴于此,我们就来聊聊焦虑的话题。

我们到底该不该焦虑?

答案是应该的,不仅应该焦虑,而且应该以正确的方式打开焦虑。

而不是这种“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式的焦虑。

首先“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种话很容易把人带入一个误区。

因为我们不知道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是否能套现15亿,即使有可能,那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其次,文章的主旨是以金钱的财富值来衡量是否被同龄人抛弃了。

按照这种衡量标准,假如我的财富有1500块是被抛弃了,有1.5亿也仍然是被抛弃的。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如果身价上亿了,还是被抛弃的对象,那多少才算是不被抛弃的?这个值不太好界定。

即使胡玮炜真获得了15亿,抛弃了众多的同龄人,那她是否也是被抛弃的对象?比如被扎克伯克抛弃了?又或者是被王兴抛弃了?可王兴明明就收购了胡玮炜的摩拜啊,又谈何抛弃?按照逻辑,财富上的碾压嘛,似乎满世界都是被抛弃的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钱才可以不被抛弃。

三者,拉开差距是可以的,但抛弃未必谈得上。

如果我们一出生,父母说养不起,把我们放到一张小木筏上漂流而下,这可以说是被抛弃。

男朋友移情别恋,和你闹分手,也可以说是被抛弃。

养了一只小狗狗,有一天突然把它送人了,这也算可以算是抛弃。

因为我们曾经都被他们拥有过。

总不能因为胡玮炜套现了15个亿,就说人家抛弃我们了吧,毕竟她也没得到过我们啊。如果我们一动不动就被同龄人抛弃,那我们岂不是要被很多人拥有?

所以,没有被抛弃,只有被拉开差距。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焦虑?因为这是一种属性。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属性”是本身固有的,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惯性就是一种属性。

说焦虑是一种属性,因为它是一种情绪。只不过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社会,这种情绪更容易被人看见,并沾染放大,变成一种流行的“时代情绪“。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曾这样说过:

当我们被困在马路中央,处于朝不同方向疾驶的汽车流中时,我们会感到心跳加剧却又无所适从,心里产生一种深深的空洞感——这就是焦虑。

今天的北上广深,乃至许多二线城市,在CBD的街头,几乎看不到慢悠悠的身影,大家都走路带风。

进了早上九点上班的电梯,你一边皱着眉头看着楼层跳动的数字,一边刷着手机的热点新闻,心里却想着即将要投入的早会和熬夜做出来的PPT。

你的新同学看起来都很厉害,个个都是学霸;新同事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而你的业绩还差一大截,放在桌子上的一本管理书籍从买来至今两个月还没翻看过。

不过你抬头看看,其实全世界都和你一样焦虑。

因此,每个人都像“处于朝不同方向疾驶的车流”,四处都是机会和威胁,别人看上去好像都很风光,而你自己却选择太多、无所适从,暂时找不到人生的突破口。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焦虑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固有的产物,爷爷奶奶辈儿为了一亩三分地而焦虑,父母们为了一张通往大城市打工的车票而焦虑,我们为了车、房、事业而焦虑。

在这样一个时代,焦虑的人是健康的,适当的焦虑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搏,除非我们以冷漠或者麻痹自己的感性与想象力为代价,否则这种生命的常态将无法避免,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四大皆空。

简单来说,正常人都是有点焦虑的。

有些人反而害怕失去焦虑,海明威就为了保持写作的适当焦虑,所以他从来都是站着写作的。

看到同学们每一次模拟考试,一次比一次高分,而自己却原地踏步,难道这不应该焦虑吗?看到同是程序员的隔壁老王已写出现象级的程序,事业有成,而自己忙了一整天,却写了一天的BUG,这也不能不焦虑。这种焦虑让我们有了赶超的对象,有了参照物就不太容易迷失方向。

换个角度来说,有焦虑气质的人都是能“看到更好可能”,而且“觉得自己能够做得更好”的人。

焦虑会让我们自己表现得更好,但不是越多越好。

健康的焦虑像弹簧,威胁越大,焦虑也就越大。但扭曲的焦虑则是个被压坏的弹簧,焦虑与威胁不成正比。人一旦这样,就会彻底被焦虑逼疯。

扭曲焦虑是非常痛苦的事,人们为了逃避它,潜意识会搞出各种手段:上瘾(喝酒、吸毒等等),强迫症(比如经常性洗手、一定要关灯等强迫症),身体得病,深度抑郁……

适当程度的焦虑会让你表现更好,但一旦超过某个阶段,焦虑过多会让你陷入瘫痪,而太低的焦虑会让人觉得空洞无聊。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除了焦虑的轻重程度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焦虑的范围。

在同一赛道比拼的焦虑能够让自己变得上进,不同赛道的对比,那可能只能变成活生生的嫉妒。

比如“被同龄人抛弃”式的焦虑就是在与不同赛道的人来做对比。对于即将高考的学子来说,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就是同桌的你和隔壁班的小花。

而“被同龄人抛弃”的焦虑让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变成了胡玮炜,让人产生一种“我们是在同一赛道”的错觉。

如果这种错觉不够明显,那再举几个例子。“葫芦娃一出生就可以打妖怪,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哈利波特1岁就能与伏地魔对飙,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

如果是这样,可能我们就不大会焦虑,因为我们明白葫芦娃和哈利波特与我们都不是一个赛道的人。

同样,那么多的同龄人和我们都是一个赛道的么?并不见得,所以在焦虑之前可以先确定赛道对手。

有个段子: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那你努力还有什么用?

说实话,这种毒鸡汤,害人不浅。

有许多优秀的人可能是我们不管如何努力都追赶不上的。比如马云现在不工作,不赚钱,你没日没夜地努力可能几辈子都追赶不上。篮球之神乔丹,别说我们追不上,就是职业球员也难以望其项背。但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变得焦虑,放弃努力。

因为我们努力要追赶的并不是马云、乔丹这样的人,而是那些与我们同个赛道的人。

再努力一点就有可能成为班里的学霸,再用心一些这个月可能就能比同事拿到更多的薪水,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

如果看见一个人很成功,不管对方是不是与自己一个赛道的,就焦躁不安,那可能不是焦虑,而是嫉妒。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无论是过度焦虑还是越赛道的嫉妒,都源于不自信。

不知道自己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去怎么进步,都是不自信的根源。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穷困潦倒,饱受非议,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按照“被同龄人抛弃”的逻辑他应该很自卑、很焦虑。然而并非如此,外在的一切都不能都无法让他丧失自我,因为他自始自终都是知道自己要的是画画,并一直朝目标前进着。唯一让他焦虑的就是他害怕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画画了。

这就是他自信的来源。

反观很多人手上捏着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几乎想在所有赛道上都取得胜利,和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同龄人去竞争。

想想,一个人如果给自己树立了满世界的假想敌,能不过分焦虑、过分恐慌么?

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我们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不幸的是,我们容易“抢道”。

如果没有ta,我可能不会去哈佛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海明威   哈佛   赛道   无所适从   同龄人   错觉   弹簧   创始人   焦虑   属性   情绪   对象   方向   努力   财富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