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闵损像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鲁国青州宿国(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祠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先贤人物。1074年,齐州(今济南)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摘自百科,侵删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单衣顺母

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子骞《单衣顺母》/《鞭打芦花》列为第三篇。文曰:“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以此为背景创作。

鞭打芦花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闵子骞却另眼相待。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却装出一副慈母的模样,表示照顾闵子骞比亲儿子还好。有一年冬天。后娘给闵子骞做棉袄,里面絮的全是不值钱的芦苇花绒,看起来挺厚,其实一点都不暖和。她给自己的两个亲儿棉袄里絮的是丝绵,看上去薄,其实非常暖和。闵子骞从不计较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某年农历腊月廿四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发抖,失手把缰绳掉到地上,马车失去了控制。父亲见到这种情形很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越说越上火,夺过马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这一鞭子一下把棉袄抽破了,里面飞出来的尽是芦花。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了她。闵子骞含着眼泪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了后娘。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意思是休了后娘,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个后娘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感动了父母,夫妻和好如初。从此,后娘对三个孩子也一样看待了。

闵子骞世系:

长子:闵子鲁

孙子:闵泽

曾孙:闵伯衍

玄孙:闵子建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韩国闵氏:

据史料记载,韩国骊兴闵氏的第一人闵称道是闵子骞的第56代后人。北宋时期,闵子骞后人闵称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定居在朝鲜半岛骊兴,在那片土地上生了根。据闵氏后人介绍,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根据2007年的人口普查,闵氏在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在191位,大约有26万人。在目前的全国闵氏族人中,定居在济南的约有1000人,大部分分布在章丘市龙山街道的西沟头村,他们都是闵子骞的后人。闵庆华介绍,从2005年起,济南的闵氏后人便成立了济南闵氏宗亲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闵氏后人每年都会在清明期间前往闵子骞墓祭祖。除了中国和韩国,其他国家也有闵氏后人生活。在美国的闵姓人口数量约2万,在日本的闵氏也有2000多人。在这些国家中,尤以韩国闵氏最为壮大。“闵姓在中国只有20多万人,在韩国则有47个闵氏宗派,大约40万人。”闵氏在韩国是名门望族的代表,闵氏后人曾出任韩国的国会议长、大法院院长。闵泳三(韩国闵氏宗亲会会长)介绍,高丽、朝鲜两个王朝总共出了七位闵姓皇后,包括朝鲜最后的一个王后———明成王后,都是闵氏的后人。

韩国闵氏后人来华祭拜祖先:

2013年,韩国人闵东浩专程来到济南的闵子骞墓,寻找在中国的闵姓后人。在守墓人的帮助下,他见到了闵氏后人济南闵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闵伟经由闵东浩从中协调,中韩两国的闵氏宗亲终于有了联系,韩国闵氏清明来华祭祖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表。

2014年5月1日,闵东浩再次来到济南,与他同行的还有几名韩国闵姓后人,中韩两国闵姓后人代表有了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2015年4月4日,韩国闵氏后人代表一行40多人踏上寻根之旅

2015年4月5日,韩国闵氏后人代表来济南百花公园附近的闵子骞墓祭拜先祖,这是韩国闵氏首次清明在华祭祖。

闵子骞生平及他的韩国后裔

闵子骞路:

在济南东部有一条贯穿南北的路,它南起解放路,北接洪楼南路。南北长不足三里,宽仅数丈。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极其平常的路却有着不寻常的经历,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人文沉淀,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是济南市唯一一条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马路,这就是闵子骞路。为纪念闵子骞就将此路命名为闵子骞路。30年前,这里还是甸柳庄的庄稼地,甸柳庄的村后是一片荒冢墓地,孔子弟子闵子骞的墓便在其中。仅有一条通往洪楼方向的路也是行人踏出来的羊肠小道,那来往的平板车、自行车在田埂上轧出的道道车辙坑坑洼洼,晴天一路土,雨天一道泥。记得当年我从洪楼到窑头的单位去上班,抄近路就必经这条蜿蜒的田间小路。夏天,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玉米叶、高粱叶沙沙作响,尤其是路过那片坟地,夜幕中萤火虫一闪一闪,一个人行走确实有点害怕,直到听到村子里的鸡鸣狗吠,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扩容,原来的庄稼地陆续建起了工厂,1986年又在此处辟地建成了以观赏花卉为主题的百花公园,昔日的那些断壁残垣、简陋村宅民居也被一栋栋住宅楼所替代,其间的羊肠小道拓宽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这便是现在的闵子骞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韩国与中国历史上交流频繁,人员流动不断,中国人去韩国定居的不在少数。韩国人历来重视家族传统,时至今日,还经常有韩国人溯源寻根。很多韩国人在寻根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祖先其实来自中国。近年来,韩国人来中国祭祖寻根已不新鲜。1992年,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携妻女曾专门回到卢氏先祖最初落户之地———长清卢庄村祭祖。2009年,51位韩国人曾前往重庆,拜祭他们的祖先———元末名人明玉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代社会切莫丢弃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韩国   百花   孔子   后娘   宗亲   芦花   济南   棉袄   后裔   生平   中国   后人   韩国人   弟弟   父亲   两个   代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