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上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姚、姜、姬、嬴等都加女旁,这说明人类曾经历过母权社会,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研究,人类社会是由母系氏族社会演化而来的,在母系氏族社会,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有姓而无氏,所有的姓都从“女”字旁,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的说明了同姓人都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通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可见姓和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人知其父,而动物不知其父。

今天我们来说下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姜、、嬴、妘、妫、姚、。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姬、姜、姒、嬴、妘、妫、姚、。两个版本的区别就是“”和“”。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每一个姓: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姬姓: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注释:经过史学家和考古界考证,姬水是河南郑州新郑具茨山下的潩水。)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3]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新中国前外交部长姬鹏飞等。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姜姓: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注释:姜水,现具体位置有争议,一说是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不过二者都在宝鸡市境内,所以宝鸡为炎帝故里。)

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姒姓:

姒姓起源于大禹。相传鲧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黄帝母族有蟜氏、有崇氏(鲧之封国)、夏后氏(大禹之国)、有莘氏、杞氏等国(部落)以及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均为姒姓。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由于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华夏民族杰出的圣祖。陕西城固、浙江绍兴禹陵乡、萧山、温州、杭州、四川峨眉山市、峨边、云南鲁甸、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杞县、江苏苏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区均有此姓。由于绝大多数姒姓都随氏姓,所以现在姒姓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绍兴禹陵村,他们的职责历代以来主要是守护禹王陵。

著名人物有上古有蟜氏、鲧(崇伯)、大禹、夏后启、有莘氏、少康、勾践等,以及周幽王之后褒姒。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嬴姓:

嬴姓,起源于皋陶,皋陶生于曲阜,因而以嬴为姓。(赢姓为秦国和赵国两国的国姓,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秦国先祖世系: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秦非子(秦国开国国君)

赵国先祖世系: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

现今嬴姓人在江苏、山东、云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个省份均有分布。江苏嬴姓人最多,但分布比较分散;四川、贵州两省嬴姓人口总数约4000人,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有上千嬴姓人居住,其他地市相加也有约千人;其他各省嬴姓人口相加,约有4000人。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妘姓:

妘姓,起源于祝融氏。

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妫姓:

妫姓,中国古姓之一,与姚姓同源,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妫姓为上古时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妫姓以居邑名称为姓,即妫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赤城、怀来等地

妫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吴兴、南郡为郡望。

妫水(今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源出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流经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曲折西北流入咸海(古时称“西海”)。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姚姓:

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注释:唐《括地志》记载的方位故址在今万里母亲河北岸的河南濮阳。另一说法在余姚、山东鄄城县。河南濮阳县南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经专家多方考证,2000年底,濮阳县被确认为舜帝故里。)

姚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名义上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名义上排行第51位。

上古八大姓: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它们演化而来

姞姓:

姞姓源于传说中的黄帝王朝开创者姬轩辕, 是直接由黄帝所赐姞姓。

《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了《国语》中胥臣对重耳说的前两句,即“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姞氏即黄帝十二姓其中之一,即黄帝之子伯鯈所承受姓,与《国语》、《史记》中所云是一样的。伯鯈的后代有改姞成简写吉。时至今日,从女旁的带有母系氏族社会标志的“姞”姓已经很少了。

伯儵。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史书未载是黄帝的第几子。《国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伯儵即受姓姞氏,是中国上古姞姓惟一的来源。

各姓氏政权:

姬姓:周王室和吴、鲁、晋、郑、卫、燕、虞、虢、随、巴、魏、韩等诸侯国。

姜姓:齐、申、吕、许等诸侯国。

姒姓:夏朝和杞国、越国、褒国、缯国、越国等诸侯国。

嬴姓:秦朝和秦、赵、葛国、徐、莒等诸侯国。

妘姓:鄅国、夷国、逼阳国等诸侯国。

妫姓:陈国、齐国。

姚姓:不可考。

姞姓:南燕、鄂国、密须国等

原创,整理不易,转载注明!

头条号/龙族视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濮阳县   枝江   上古   姓氏   宝鸡市   大禹   史记   之子   世系   大姓   百家姓   氏族   始祖   江苏   黄帝   子孙   中国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