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

济南:一座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别称“泉城”,有泉的地方肯定有山,济南山多也是众所周知,像是千佛山、英雄山、标山、匡山、鲍山、蟠龙山等!在城市建设方面,济南也会着重体现山,济南CBD将在中央建设五座高度在220米-420米的塔楼,体现济南五大城市特色:山、泉、湖、河、城。今天我们来说下济南的山。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华山。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CBD规划

提起济南的山,大部分人想到的自然是济南的千佛山,也叫历山。确实千佛山的名气能代表济南,但是千佛山因隋朝初期盛行佛教,故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其历史也不过1400年左右,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山是位于济南东北部的华山,华山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䎬”。“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fu)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即今天的华山。诗经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华山的记载可以考究到公元前800多年(尹吉甫:中华诗祖公元前852-公元前775年),距今至少已2800年的历史了,说华山为济南第一历史文化名山一点都不为过,当然很多可能还是不服气,认为时间长不代表是文化名山。确实,下面我们在进一步说下华山吧!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华山又名华不注山,金舆山。地处济南市区东北,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二环东路以东。古时称“华不(fǔ)注”,为历史名山。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䎬”。“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摘自百度百科,侵删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华山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克率华山全景领的晋军进行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华山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地处济南市东北角,是黄河旅游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 古称华不注,又名金舆山(后人名华不注山为金舆山,是因齐侯金舆驻此而得名也),为春秋时期齐晋“鞌”之战的古战场,海拔197 米,平地突起一峰,景色壮美,居济南名胜“齐烟九点”诸山之首。华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形态,很多人认为华不注是“花骨朵”的转音。因其形状如未开放的莲花而得名。其岩石为青灰色,跟济南南郊泰山山脉的地质构造截然不同。[1] 气候华山属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650-700mm。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古济南八景中有两个含有华山(齐烟九点,鹊华烟雨),足见华山在济南的地位,而且华山风景区是济南市唯一一个有山有水有泉的风景区。华泉位于华山风景区华阳宫前,因临华不注山而得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华不注泉,方圆百步"的记载。华泉经历了喷涌、淤塞、复涌、再淤塞的过程。2001年,进行清淤挖掘,修砌泉池,池长15米,宽9米,深2米。一池清水,平明如镜,孤山及古庙倒影,与鱼池、荷塘相互映衬,别具风姿。历史各代名人雅客纷纷留诗人、赞美华山: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元赵孟頫画像

说到华山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鹊华秋色图”,这幅图让华山西部不起眼的小山-鹊山名声大噪,紧紧的和华山联系到了一起。其实,华不注山附近原本是有湖的,这个湖形成于两千多年前。那时候还是汉朝,黄河决口,改道千乘(今山东高青)入海,一时间大量洪水涌入了附近的济水,济水泛滥,在华不注山、鹊山附近形成了一片大湖。唐代人叫它鹊山湖,因为湖中遍植莲花,故又名莲子湖。按照唐人段成式的记载,当时鹊山湖方圆二十余里,湖中莲花很多,就像在水中浣洗的彩缎一样。而孤峰耸翠的华不注山,就挺立在湖中,就像一朵出水芙蓉。人们为这种美景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鹊华烟雨”,并有诗歌赞道:“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到了宋金之际,由于刘豫挖小清河的缘故,鹊山湖的水量渐渐变少。不过在元明时期,这里仍然是一派水乡风光。而且这个时期,鹊山湖、大明湖、小清河都是相通的。元世祖时期的山东东西道提醒按察副使王恽游华不注山时,便是乘舟由汇波楼出水门(老城北门,在大明湖北侧),入小清河东行里余,然后北上,经黄台,入鹊山湖直抵华不注山下的。鹊山湖彻底干涸是在清朝雍正时期,这时候著名学者全祖望游华不注山时,已经不靠船了。鹊华烟雨,这古人令人神往的景色,彻底消失在人间。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华不注山附近沧海桑田,湖泊变成了平地,农田里起了高楼,华不注山变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山丘。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鹊山海拔高不过200米,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山下原有“钟”、“鼓”二石,以石击之,如钟鼓之声远扬数里。过去,树木颇多,松柏苍翠,满山葱郁。山坡上,枣、杏、桃、李杂生,春日花开,漫山灿然。其中以桂树最佳,每至秋日,清香盈野。唐宋时,山下一片汪洋,称“鹊山湖”。山凹中,古有砖砌矮墙,墙上挂有蒿帘,内有炉灶,相传为卢医扁鹊炼丹药处,时有缕缕清烟,袅袅上升,隐现于绿荫之中,景色奇特,人称“翠屏丹灶”,被列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明朝人刘敕咏《鹊山》诗赞曰:“西北开青嶂,无峰山自奇。丹炉还历历,明月故迟迟。桃李春开日,楼船水涨时。许多寻胜者,到此好衔卮。”明朝人王象春也有诗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干。秋高乌鹊翔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鹊山摘自百科,侵删)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目前,定位于济南“第四大名胜”的华山湖也将在2017年9月底前进场施工。按照最新的规划,华山湖约2.51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大明湖的面积,华山位于湖的中间,并与小清河、大明湖、护城河、趵突泉等水系连通,构建水上泉城旅游路线。古老的华山迎来新的生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济南历史文化名山-华山,它正一步一步地焕发新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名山   华山   济南   花蒂   大明   方圆   如花   明朝   济南市   黄河   诗经   公元前   新机   历史文化   烟雨   风景区   诗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