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引导看故宫2

详细了解故宫的完整资料——《清宫述闻》

要全面完整地详细了解故宫,必须阅读《清宫述闻》这部书。而现在的媒体上对故宫的各种形式的书籍与多媒体的介绍,都不如这部书的内容详赡。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清宫述闻》初编和续编,并非一时完成。初编是1941年由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仅印了300部,非常罕见。续编在北京解放前夕完成,但没有印行。原稿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1990年,紫禁城出版社将二编合成一部书加以出版,我有幸买下了这部书,今天就据此书为大家全面而详细地介绍故宫。因为大家参考故宫,是不可能了解到这些详细情况的。

在这里要记住编辑二书的作者,即章乃炜(字唐容)和王蔼人两位先生。此外还有著名明清史学家孟森先生为此书写的序,还有《清宫述闻凡例》,都是阅读此书前必须先读的重要文章。

章、王二先生编述此书,都是有根据的,他们编出了《清宫述闻征引书目》,读者如果兴趣,还可以根据这个书目找到原书,进一步深究。


单士元先生为此书作的序

单士元(1907~1998),1924年底参加溥仪出宫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任书记员。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赓续在院。1930年供职院内文献馆,1933年从北京大学国学门毕业。先后任故宫博物馆办事员、科员、编纂,中法大学教授。解放后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顾问。《故宫史话》,是他研究故宫的重要著作。此外还有:《清代起居注考》《明代建筑大事年表》《清代建筑大事年表》《故宫史话》《我在故宫七十年》《故宫札记》《整理清代实录记》《明清档案丛谈》《明代营造史料》《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北京故宫进行修护保养的状况》《故宫南三所考》《清宫奏事处职掌及其档案内容》《管理宫廷生活的清代内务府组织机构及其档案》等。

单士元先生的序首先介绍此书作者的情况,他说:

章乃炜字唐容,浙江吴兴人,出身书香世家。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院就读,当时学校的督办是著名的大实业家盛宣怀,是一所开明进步的新式学校。后来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孟森也就读于这个学校。孟森曾告诉单士元,说章乃炜恂恂儒者,文史造诣极深,可称学富五车,在学术上具有卓识。

故宫当时分了三个馆,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

古物馆保管并研究故宫收藏的青铜器、瓷器、历代书画、工艺品等。

图书馆保管并研究故宫收藏的宋元善本、殿本、写本、文渊阁《四库全书》、铜活字《图书集成》,以及其他宫廷藏书。

文献馆保管故宫历史文物如乐器、戏衣、仪仗、帝后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档案和有关宫廷的典籍。

章乃炜初在古物馆,后转文献馆。章先在文献馆任编辑工作,曾编印有关历史档案。章乃炜到馆后,从大量的历史档案与文献中,探索故宫之秘,并进行考订,在王蔼人的帮助下,编成《清宫述闻》。所依据的资料大多是第一手历史档案原件,不加损益,实录书中。又参考宫廷秘籍,为之佐证。

他所采录地文献材料,富有科学性,比以前已有的书籍,如《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宫中现行则例》《日下旧闻》《日下旧闻考》等都更为全面与可信。

此外还从达官的年谱日记中补充了不少相关故宫的故事,故可读性更强。所以孟森的序中说:

官修之书,体过庄重,事无隽闻,语无韵致。

而这类毛病,章氏此书都加以避免了。

单氏说,他在1925年进故宫南三所文献馆,馆长是沈兼士教授,受沈先生之命撰《故宫南三所考》,自称全书无隽致之语,不如章氏此书可读性强。

但单氏的南三所考,可以作为章氏此书的参考,而章氏此书关于南三所的隽闻,又可被单氏考之单调。

章氏也曾写信给单氏,提供关于南三所的有关佚事:

据《内务府现行则例》卷一,每年承做乾清门内外大铜、铁缸盖、屉各二百二十二个,似缸之数为222个。据醇王《竹窗笔记》载,宣宗曾云在阿哥所时,与后大阿哥买吃烧饼事。似道光结婚后,仍住在南三所。

紫禁城出版社把章氏二编合为一书加以出版,有利于研究故宫历史,也可以彰显章氏编撰此书的学术之功。

看单氏之序,可以知道章氏编撰此书的一些情况,了解章氏其人及当时有关学者的情况,对今天了解故宫历史者,也是不能不读的资料。


孟森为章氏此书作的序

孟森(1869-1938),字莼孙,著作多署名心史,故世称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孟森是近代清史学科的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他是清末秀才,但屡试举不中,以授学为业。秉性耿直,负才不羁,有清狂之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送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法政专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学成回国。清末民初,孟森专力治史。民国三年(1914)以“心史”之号发表《心史史料》第一册,对清朝入关前的历史进行研究。民国十九年(1930),受聘南京中央大学,撰讲义《清朝前纪》。不久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讲授《满洲开国史》,编纂《明元清系通纪》。清朝入关后讳言在关外曾臣于明朝的历史,使其入关前史事多有湮没,孟森开创满洲开国史的研究,对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资料发掘、梳理和考订。他还讲授明、清断代史,著《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多有发明创见。

孟氏的序,说紫禁城内部的情况,一向为外人所不知,那些经常进宫的大臣,虽然熟知宫内的情况,但也不敢写书加以描写。而官方的有关典籍,虽然记录了相关的制度,但读起来非常枯燥,没有可读性。现在的人虽能进去参观,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故宫的种种情况,章氏与王蔼人合作,充分参考宫内的文献秘籍,搜罗前人的记载,按故宫的建筑布局,一一叙述,使人犹如跟着一个最懂故宫内情的专家游览故宫每一处。

另外民间关于故宫也有种种传说,如说武英殿西有一个浴德堂,民间传说这是皇帝的香妃洗澡的地方,如唐代贵妃的华清池。章氏此书则根据古籍记载,证明并非民间传说的那样。所以读此书可以纠正不少民间误说。而章氏著书非常严谨,引用多种古籍,说明具体的问题,所以此书是人们了解故宫真实情况的重要读物。不可不知。

除了这两篇序,又有一篇《总说》,概述故宫的兴建情况:

辽代开始在现在的北京修建皇宫,辽代宫址在现在皇城的西南隅,最有名的宫殿是洪武殿,为辽代皇宫的正殿。

辽之后为金,金代的宫址在北京广宁右安门外,最大的宫殿是大安殿,是金代皇宫的正殿。此外还有仁政殿和寿康殿。

之后为元,元代的宫址在北京的西苑及附近,有大高玄殿、光明殿等,正殿为大明殿,还有延春宫、清寒宫、长春宫等。但都比较简陋,未形成完备的皇宫规制。

到明代永乐间,在元代旧宫以东兴建更多的宫殿,形成一座雄伟阔大的皇宫建筑群。

清末李自成入京后,皇宫受到一定的破坏,清人入关后,加以恢复,整体上还是沿袭明代皇宫的规制。在顺治、康熙时,没有大的增建。到乾隆时,大力增修,达到穷极闳丽的地步。嘉庆、道光以后,没有更多的增建,甚至有些宫室,空闭不用,以至毁圯不修。

在宫殿的使用上,明代以乾清门为界,以奉天殿(后来称为皇极殿、太和殿)为外朝,皇帝继位的典礼就在此举行。以文华殿为内朝,武英殿也是皇帝临御的宫殿。清代以乾清门以外为外朝,以内为内廷。重要的大型典礼在太和殿举行,日常召见大臣,披阅章奏,在乾清宫或养心殿。

宫中一年的费用,清比明代节省数十万,内监和宫女也比明代减少数千人。

宫中人物及相关事情,由于事涉隐密,人们都守口如瓶,所以人们难以了解其中的细情。所以现在根据有关的典籍,也只能得到很少的信息。

步步引导看故宫--2

步步引导看故宫--2

步步引导看故宫--2

步步引导看故宫--2

步步引导看故宫--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故宫   太和殿   清史   春宫   紫禁城   辽代   古物   清宫   此书   明代   清代   皇宫   宫殿   文献   情况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