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重华宫东侧漱芳斋的逸事

漱芳斋位于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乾隆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建戏台,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目前,漱芳斋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休息,是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

漱芳斋为工字形殿,有前后两座厅堂,中间有穿堂相连。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安风门,余皆为槛窗。

室内明间与次间以落地花罩分隔,以楠木制作,十分精细,东次室额曰“静憩轩”,为乾隆御题,是他少时读书之地。

殿前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明间前后皆开门,东出即御花园。

院落南房北面接戏台一座,与漱芳斋前殿相对。戏台为亭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台面90平米,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风格高雅,匾名“升平叶庆”。

戏台上有楼,天花板上设天井,可以放井架辘轳等机械设备,供演神仙剧使用,台板下有一口大井。为皇宫内仅次于畅音阁大戏台的一所戏台,也是宫中最大的单层戏台,年节时常有演出。

后殿名“金昭玉粹”,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檐明间接穿堂与前殿相连,余皆为槛窗。

另有西耳房一间,西配房三间。殿内西梢间修小戏台一座,面东,为竹木结构,样式小巧,呈方形亭子式,建于清乾隆年间,专为皇帝和太后吃饭时演出小戏而设,方亭上悬挂着乾隆书写的“风雅存”匾额,前檐左右柱上各悬古琴形木制楹联曰“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

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殿之东室额曰“高云情”,与小戏台相对,为侍宴观戏之处。

斋内匾额为“正谊明道”,东室悬挂着两块匾额“庄敬日强”和“高云情”,对联为“花香鸟语群生乐;月霁风清造物心”,匾额及楹联均为乾隆御笔。

漱芳斋中其他几处佚名题写的对联:

澄心待万几,恭己奉三元。

自喜轩窗无俗物,聊将山水寄清音。

瑞景琼楼开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

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写黄庭经。

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

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

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

绘恬熙之象,日丽风和。

清燕凝神,天和闲处养,

从容守正,元化静中涵。

春秋富佳日,松竹葆长年

等。

作为乾隆休息和举行宴会的地方,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而后到漱芳斋开笔书写福字赐予大臣,以示祝福;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大节和吉日,又常侍奉皇太后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以示庆贺。

清末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应邀入宫,在漱芳斋演戏。

1922年溥仪结婚,在此连演三天戏,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李万春等名角都被请上戏台,梅兰芳演《游园惊梦》《霸王别姬》。

外面的戏班入宫演戏一般都不带行头道具,只带化妆彩匣,因为这些物品宫里都有,而且比外面的质量、绣工和样式都高出一等。

宫里唯一没有的是《霸王别姬》的剧装,由梅兰芳自带。

漱芳斋内最后一次演出是民国二十年夏,当时某学术团体招待外宾,借用戏台,请名旦尚小云等演出《游园惊梦》。

故宫重华宫东侧漱芳斋的逸事

演戏台

故宫重华宫东侧漱芳斋的逸事

故宫重华宫东侧漱芳斋的逸事

故宫重华宫东侧漱芳斋的逸事

演戏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梅兰芳   耳房   乾隆   故宫   配殿   进深   琉璃瓦   戏台   匾额   楹联   清音   惊梦   霸王别姬   逸事   对联   大臣   演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