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易,这是中国古代以来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不论持哪一种看法,说起来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在今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这就是知比行难。

有人会说,知易行难。比如中国要造芯片,就需要光刻机,但我们没有光刻机,暂时还造不出来最先进的光刻机,知道这一点,但做不到,这不是知易行难吗?

还有人说,俄罗斯和美国都有非常先进的核潜艇,我们也想造这样的核潜艇,但造不出来,这不也是知易行难吗?

还有,我们也想把足球踢好,在世界上拿冠军,但是虽然知道这一点,但做不到,这不也是知易行难吗?还有人想学书法,但怎么写也写不好,这不也是知易行难吗?还有人想把英语学好,但总是学不好,这不也是知易行难吗?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

这些说法,从表现上看是知易行难,但更进一步地深入思索,就会发现,之所以做不到,还是因为知的问题,即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还有很多知识与技术的奥秘不知道,因此想把它们做好也做不好。换句说话,如果我们对这些知识和技术都知道了,都掌握了,要做到它们就容易了吗?这难道不是知难而行易吗?

所以从根本上说,知是更重要的,知不是简单地知道一些事,而是深入完整地知道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道更深刻的科学道理,如果对这些都知道了,都掌握了,行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说,知难行易,真正的知比行难得多。

而且,知也包括如何行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战争要打赢,打是行,但打之前,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情况都摸清楚,是不是要制订正确、完善而牢靠的作战计划,是不是要按照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安排?这些事情,都属于知的范畴,如果把这些事情都在开打之前弄清楚了,搞明白了,那么实施战斗(行)不就容易得多了吗?

孙中山在当年讲了知与行的问题,今天看来,难道没有意义吗?

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从我们走过的路来看,许多事情都是因为知之不真而行之有误。更有过者,行有误,还不认真以求知之,采取忘记或避讳之态度,长此以往,还是既无真知,更无良行。所以,为了把我们的事情做好,要重视知的问题,在有了正确的知之后,再来决定如何行。

古代大学者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这是强调在知道了之后,必须付诸践行,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但他的这个说法,也是把知放在第一位的,没有知,想行也行不好。可以看出,知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性的,行是第二位的,是在知之后的。

从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学术的传统看,也是以知为最重要的。如孔子当年带着学生讲求礼与仁,要人做个君子,都是首先要搞清楚:一个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就是知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知,才能有正确的行。

以后的儒家,都是强调对问题的真知,没有真知,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也不可能做一个完善的人。

我们后来说实践出真知,有人会说,实践就是行,真知就是知,实践在前,真知在后,这不是行比知更重要吗?

其实在实践中,必须先有知,不是盲目的实践。用知指导实践,再用实践验证知,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通过实践验证出来而加以改正,使知趋于正确,才好指导以后的实践。

也可以说,出真知是目的,实践是手段,目的既在前,又在后,实践只是中间环节。而要获得真知,才是最难的,而实践则相对较易,实践中出了错误,还可以纠正,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要比实践困难得多。所以,还是知难行易。

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知易行难   儒家   孔子   光刻   目的   核潜艇   这一点   真知   中国古代   这不   说法   不好   事情   正确   旅游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