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士答辩中的老师

参加文科博士论文的答辩,确实能考验出老师的学术水平。并非所有的博士论文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老师都熟悉,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要对论文提出意见,确实能看出老师的水平。

本人参加过很多次此类答辩,对这一点很有体会。包括在博士生提交开题报告的时候,也同样考验老师的水平。

现在学生太多,时间又紧,一下子给你拿来好几本博士论文,而且只提前几天的时间,老师实在是无法全部看完论文,所以如何看博士论文并提出意见,对老师来说也是考验。

要说挑博士论文里的毛病,随时都能挑出来,但要看是什么性质的毛病,是枝节性的,还是根本性的。

对博士论文中的亮点或学生的得意处,有水平的老师一般都能找到并看出。一滴水见大海,有时只要仔细读论文中的两段文字,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不一定全部看完。

可以说,在博士论文的任何一段中,有水平的老师都能找到问题,让学生无言以对。一般答辩时间很短,每个老师也不可能说太多。若纠缠于枝节问题,就显得太没水平了。所以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点到要害,说到重点,还能提出学生和其他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才能显出水平。

不过,事情说回来,真正有水平的老师,有时并不提什么问题。倒是没有什么水平的老师,爱提刁钻古怪的问题,让学生难堪,以示自己的高明。这又不是水平的问题了。

我读博士时,我的导师是海内外公认的大学者,他就从来不提什么问题。后来想想,他是觉得这种论文还太浅太嫩,不值得提什么问题。所以在学生来说,有时候不要太计较老师如何评论你的论文。等你再做十年学问后,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斤两。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之水平

有人说,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中往往会有硬伤,其实不只是博士的论文,就是多年的教授之著作,其中也会有硬伤,而且并不少见。

前一阵,有一个朋友让我为他已出版的著作写一篇书评,阅读之中,发现其中一处引用古文时标点出现错误。朋友亦是已成名之教授,尚且如此,何况刚刚研究生毕业之后进乎!标点、引文、排版格式、出处、参考文献,诸如此类,在目前的研究生答辩中不合规范者太多了,举不胜举,也就懒得为他们一一指出了。

“论证欲严”一句,说得有理。现在的人在这一点大都荒疏,不够细密。往往在自以为是的地方,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一一细究,估计都无言以对。即便早做准备,也会防不胜防。这又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术界的问题了。

现在的老师对学生,大都宽大为怀,放条生路。不象80年代,多有通不过答辩者,不给学位。

也有人说:我的导师知识渊博,非常扎实,低调。最近上面安排一个课题,总结30年来我们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导师安排我来写,但是我一头雾水,所以提出导师能够给我一些建议,结果我们长谈了一下午,导师对这一领域太熟悉了,进展、争议,清清楚楚地给我拎了出来,我自己对这一领域也不再是见木不见林了,收获很大。

我认为,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知道:能说得清楚,就能写得出来,只是他不想写罢了。真正的学问,叫一通百通。即使是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或领域,也能马上提出研究思路,这才是真有学问、真有水平的导师。现在的老师参加博士答辩,难道他对学生的研究题目都研究过吗?否。有的老师就能说出很多意见,有的就不行,高低立见。

现在文科博士的论文在答辩前要送到外校进行盲评,对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对于盲评亦不必迷信,有时也不见得评得很合乎实际。一先生之学生的博士论论,本不让学生送出,因为先生以为还根本没有写好,但学生自己送出去了,结果评了两个A,大喜过望。而另一学生的博士论论,大家都觉得不错,结果只评了两个B。所以盲评有时候也不可信,运气成份也不小。但也反映了进行盲评的老师,有时候在学术水平上也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这也实际答辩中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是一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宽大为怀   博士   老师   枝节   标点   无言以对   导师   学问   毛病   水平   领域   意见   时间   论文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