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与道教想通之处

藏传佛教和道教都是中国的宗教。不过前者主要由印度密教和西藏本教融合而成,形成地为藏区。后者主要继承了内地的古代宗教与文化,形成地主要为汉族地区。表面看,二者根源不同,流行的地域有别,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


一些印度学者发现,《度母秘义经》、《风神咒坦多罗》、《摩诃支那道修法》、《弥罗山坦多罗》、《梵天坦多罗》等几部婆罗门教梵文文献,都提到印度密教中与救度母崇拜或独结母崇拜有关的“女人道”(Vamacara)来自中国,印度密教中奉行的“五真性”供养也与中国有关。《度母经》和《风神咒坦多罗》还提到在公元4世纪时,伐湿斯塔(殊胜, Vesistha)曾亲赴中国向道教徒学习“摩诃支那功”。印度学者雷易(P·C·Ray)教授在他的《古代中世纪印度化学史》一书中说,印度泰米尔文文献记载,南印度密教的18位“成就者”中有两位是中国人,泰米尔名字叫博迦尔(Bogar)和普里巴尼(Pulipani),他们于公元3世纪时去印度传播道教禁咒、医术和炼丹术等,博迦尔曾带弟子回中国学习,学成又回到印度。


道经《太上洞渊神咒经》有一段经文与印度文献相呼应。该经凡20卷,各卷非撰于一时。撰于东晋时期的第20卷曰:“道言:自今至辛巳年,当有赤人。赤人长三尺七寸,三亿万人,居东海水中,亦有学仙道士。南海有八十万人,人身长九尺。亦来中国受道,时人或不识之矣。水人在海中曲山上,亦有男女,居在水中。时出九曲山上。有学道人,多端正,天下无有此比矣。水中人王三百夫人,夫人悉受道法,天人、玄女之仙化之。三洞大经布流于西海。亦有人,长一丈七尺。亦有夫妇之道,行道异于中国之人矣。王方平、麻姑日日往彼化人。此国亦有水人,身长一丈六尺。多有女人,少有男子。王身长二丈九尺,及三千夫人,各有三十六王子。不食五谷。天人亦往来水下,作金玉七宝之室。人身亦衣金玉七宝之衣,中国人得亦不能别之。行则乘风而驾雨,亦有自然之道炁矣。此之水人等,居在水下,水在上流耳。海中大虫,非世人所知。亦有大马大牛,如大马人头。百亿万种,不以一物,也无可比之者矣,世无所此也。”这些神话,光怪陆离不如《山海经》,记实成分的比例则过之。


中国古籍中所说的四海,不同的古籍、不同的时代所指不同。《尔雅·释地》将中原周边地区泛称为四海,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太上洞渊神咒经》将四海移到境外,用它泛称中国周边地区。


东海和北海与本文关系不大,本文只对南海和西海感兴趣。《太上洞渊神咒经》将中国的疆域大致确定在汉代强盛时期的范围。其卷20曰:“中国,长安是也。东至海隅,南至吴楚之外郊,西至罽宾,北至沙漠,悉是中国之名也。”


据此我们很容易知道它说的南海和西海的范围。南疆外,从东南到西南横着看过去,南海当包括西南端今天的孟加拉湾、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西部等。唐代僧人义净赴印度取经,写了一部书就命名为《南海寄归内法传》。西疆外,从西北到西南竖着看下来,西海当包括西南端今天的阿拉伯海和印度东部等。总之,南海和西海的范围将古印度包括了进去。


所谓“水人”或“水中人”,当指渔民、船民以及水下采珠工人等。他们生活在岛上、船上或水边,善于游泳,以水为生,故《太上洞渊神咒经》称之为水人或水中人,并加上了“居在水下”、“往来水下”之类的神话描写。印度东面为孟加拉湾,西面为阿拉伯湾,大陆上流淌着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不乏“水人”。


《太上洞渊神咒经》说西海也有夫妇之道,行道异于中国之人。印度婆罗门教主张满足爱的情感或性欲,方法与道教房中术不同。


总之,《太上洞渊神咒经》说南海人来中国受道,三洞大经布流于西海,神仙去南海、西海化人等等,大概描写了晋代印度有人来中原学习道教,道教经典传入印度,道士赴印度传道等事实。天人和玄女是道经中常见的夫妻神。尤其是玄女,作为房中女神可谓大名鼎鼎。王方平是著名的男性神仙,女神仙麻姑在古代也家喻户晓。《太上洞渊神咒经》让他们出双入对,显然也赋予他们共同教授房中术的使命。这两个神话是将道士的行为神化的结果。

有学者苦心寻觅道教功法于历史上传入印度的交通路线。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 Gulik)博士推测,金刚乘所吸收的道教的东西,当是经阿萨姆邦从中国传入印度的。中国学者张毅研究员说道教是经由滇缅线传入东印度的。


除了专门来华学道和专门赴印传道者外,来华印度僧人融会佛道、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亦功不可没。黄心川教授从史传中统计,自公元2世纪上叶至8世纪中叶,即纯密形成之前,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地区来汉地的僧侣中谙熟杂密法术的共计39人。可以想象,名不见经传者更不在少数。39人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印度人。这些人不仅身怀妙术,而且个个通达权变。为了传播印度佛教,他们尽可能采用中国人熟悉的表达方式,甚至学习与吸收中国宗教的一些思想和方术。黄心川教授指出,在这些人身上,“集中表现了印度婆罗门教、中亚萨满教、西藏的本教和中国先秦两汉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之大成”。这种现象是释道融合与斗争的具体表现。


仅举北魏时来华的中印度僧人昙无谶为例。《魏书·沮渠蒙逊传》曰:“始宾沙门曰昙无谶,东入鄯善,自云`能使鬼治病,令妇人多子',与鄯善王妹曼头陀林私通。发觉,亡奔凉州。蒙逊宠之,号曰`圣人'。昙无谶以男女交接之术教授妇人,蒙逊诸女、子妇皆往受法。世祖闻诸行人,言昙无谶之术,乃召昙无谶。蒙逊不遣,遂发露其事,拷训杀之。”


《北史》综合北四史而成,其卷93《僭伪附庸传》由《魏书》全录此事,自不待言。僧传的记载与《魏书·沮渠蒙逊传》不同。梁代僧著《出三藏记集》卷14有《昙无谶传》,说是蒙逊担心足智多谋的昙无谶为北魏重用,于己不利,遂将昙无谶秘密杀害。《法苑珠林》卷79《冤魂志》为昙无谶鸣不平,说蒙逊的左右常白日见昙无谶持剑击蒙逊,蒙逊因此病死。《出三藏记集》卷36《李顺传》又说魏世祖的使者李顺受蒙逊贿赂,遂听任蒙逊杀死昙无谶。《魏书·李顺传》也如此记载。苏晋仁教授根据僧传的记载,断定昙无谶绝无教授男女交接术之类的秽迹,是李顺受贿赂而将蒙逊的诬陷之辞谎报世祖,《魏书·沮渠蒙逊传》遂误记。


究竟是僧传为尊者讳,还是《魏书·沮渠蒙逊传》误记,今已无法对质。笔者以为,即使昙无谶并无其事,也是来自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地区的其他僧人有其事。因为,欲加昙无谶之罪,何患无辞!若皆无其事,蒙逊何苦要败坏自己的女儿们和儿媳们的名声呢?


道经也提到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地区来华僧侣的房中密术。《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4记载,梁天监十四年(515年),范云向梁武帝解释什么叫舍利时曰:“西胡房中秘密之法以合气而采阴者得之。其色红紫而体重也。胡言舍利。”梁武帝时有吏部尚书范云,天监十四年时已逝世十余年,此解释舍利之范云当是误记姓名或有意伪托。


所谓“能令妇人多子”,颇似道教的房中广嗣术。广嗣术是汉代太平道之所长, 《太平经》多有阐述。所谓“合气”,当时人们多用于描述天师道的黄赤之道。所谓“采阴”,是玄素之道,容成之术等中国房中术的重要内容。印度人研究房中术开始得很早。公元2世纪上叶至8世纪中叶来华印度僧人中如果有人以印度房中术授人,那是不奇怪的。上述记录有可能是用道教术语去描述印度房中术,但更有可能是反映了印度僧人把道教房中术融入密法的事实。


黄心川教授对《大正藏》卷18- 21密教部收录的受到道教影响的70部经轨进行分析,总结出杂密时期密教在汉地和道教的交融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密教吸收了道教以前先行的思想和信仰,如阴阳五行说、五脏六腑说、谶纬、神仙方术、六甲、巫祝、鬼神等等。

(二)道、密在传播过程中摄取、融合了对方的教义内容、仪礼、符咒、印法等,采用了对方的术语、文句、咒声等。

(三)道、密全盘吸收了对方思想和内容,甚至名称也很雷同。

谙熟杂密法术的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到印度后,免不了传授融合了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内容的密术。这种密术大概为日后的纯密所摄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道教   中亚地区   鄯善   西海   谶纬   婆罗门教   方术   次大陆   道经   南海   印度   僧人   水下   中国   教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