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珠穆沁饭店里的歌舞

(粗犷、豪放、勇敢的蒙古族人民格外的热情好客)

离开锡林浩特,往东进入乌珠穆沁草原,真正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青色连绵,直抵天边。

乌珠穆沁,蒙语为葡萄山的意思,原是蒙古族的一部落,清朝时从西域新疆向东迁徙,定居在此。现分为东西两旗,像两颗明珠,横亘在东蒙大草原上。

感谢有辆好车,可以像马儿一样驰骋在草原上;感谢筑路工人,在草原上修出平坦顺畅的通道,让游人与草原无缝对接,亲密交融。

无垠的草原,无边无际。再好的车,再好的路,我们也看不完,看不尽千里草原风光。大半天过去,满怀寻觅牧野风光的收获感,车子驶进西旗,准备在此歇脚打尖,再向东旗进发。

西乌珠穆沁旗,面积2.2万平方公里,旗府巴拉嘎尔高勒镇。镇不大,人口也就2万多人。朋友说,吃简单点,还要赶路。我们找了几家,最后,在一家牛肉面店门口停下。

一进店,厅堂很是热闹,十几位客人围坐在几张方桌拼成的长桌前谈笑风生,劝吃劝喝。一眼望去,桌上摆满了各色食饮,几个盘子盛着羊头、羊排、羊尾,估计上了只整羊。

西乌珠穆沁饭店里的歌舞

看到我们进店,店老板怕吵到我们,掀开布帘,引我们进了边上的包厢。很是热情的问我俩想吃点什么并递上菜单,我俩很简单的点了两碗牛肉面。

不一会儿牛肉面上桌。切成寸把左右方块的牛肉盖满了整个碗面,一时竟看不见面条。才一入口,我俩齐赞好吃,牛肉浓香软嫩,份量实在。

西乌珠穆沁饭店里的歌舞

“再加一碗吧!”

我掀开布帘,出去找老板加面。这时的厅堂更加热闹,一个蒙古族男人,模仿女报幕员双手提着裙摆,款步中央,作报幕状,自报自嗨,放声高歌。他说着一串蒙语,听不明白,但歌声一起,便没有了隔阂。随着男子的蒙语唱腔,我也轻哼伴唱起这首《赞歌》: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见我歌唱,边上站着的一位女同志问我,“北京来的吧,这里凉快吗?”

“是。太凉快了,比北京舒服多了。”

“北京人来的多。到我们这旅行还可以避暑。”女同志高兴地夸自己的家乡。

“你们是同学聚餐吗?很热闹啊。”

“我们是乌兰牧骑的,都退休了。有个朋友从外地过来,我们聚在一起,热闹一下。”还没说完,女同志被同伴拉到中央为男高音伴舞去了。

下面的节目一个接一个,独唱合唱独舞群舞,十几位乌兰牧骑的老队员们纷纷下场,欢歌笑语,手舞足蹈,放开歌喉,舞出风采,享受着珍贵的欢聚时光。他们的歌声,一定没有几十年前嘹亮,激昂;她们的舞姿,一定没有年轻时舒展,曼妙。但此时的欢欣和愉悦一定胜过那时的他们。

望着这群六、七十岁的老队员忘我尽情地歌舞,深受感染,不禁随之哼唱:

“各民族兄弟欢聚一堂,庆贺我们的翻身解放。”用歌声表达对他们幸福快乐生活的祝福。

第二碗牛肉面下肚后,告别了欢聚的人们,出面店,登上镇边的敖包公园,再看一眼西旗小镇。

西乌珠穆沁饭店里的歌舞

敖包山是座小山包,高不过50米,在平坦辽阔的草原上,足以登高望远,俯瞰城池。山脚下绿色环绕的小城,座座楼房林立,街井巷道,规整洁净。城外烟囱高耸,厂房相接。环望四周辽阔的草原,满眼绿意,接天连地。一阵风儿吹过,飘来山下未唱完的歌声: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歌声轻悠舒缓,但在这辽阔沉静的草原上,却似传播得更广,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西乌珠穆沁旗   蒙语   蒙古族   乌兰牧骑   布帘   敖包   赞歌   牛肉面   欢聚   辽阔   北京   歌舞   牛肉   女同志   歌声   草原   饭店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