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鼙鼓而思良将

春风拂柳梨花雨,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是个略带伤感的时节,追思亡者,生者悲恸。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涤荡的只是微尘,留下的是亡者不灭的精魂。古语有云:“闻鼙鼓而思良将”。中华传统节日因人产生的有两人,一位是投江自尽的屈子,而另一位则是割股奉君的介子。正襟危坐,优贤飏历,吾辈当自勉。

介子,名为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重耳幼时因权受牵,被迫流亡,一行贤士忠心护幼左右,其中就有介子推。流亡的路上,资粮被偷,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重耳饥饿难耐,垂扎在生死边缘。介子推隐于山沟,将大腿上的肉割下,与野菜同煮熬成粥丰于重耳,重耳事后知道原委,感念介子推救命之恩,允诺他日为君主,定当报答。逃亡一十九载,重耳终成君主,开辟了属于他的时代。当初随行流亡的贤士纷纷邀功请赏,介子推鄙夷与其同伍隐于山林。晋文公后知此事深为愧疚,遂亲率众人至绵山拜请介子推,绵延十几里的山脉无处可寻。晋文公寻人心切,听于小人之言,三面火烧绵山,大火连烧三天才熄,终不见介子推人影。后在一柳树旁寻得介子推与母抱树而死。介子推背后挡着树洞,为晋文公留下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介子推忠君赴义、丹心为国的高尚德行令人敬仰,万世之垂范。如果可以假设,假设晋文公持心公允、求贤若渴、选贤任能,试问介子推怎会惨遭如此境遇?由此推及社会进步与公司发展,人才才是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源。

目前,企业正在面临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拐点”,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支撑性作用。对于介子推之类的人才更要倾心任用、破格重用,切勿寒了人才的进取心和赤诚心。记得,2006年有个火热的创业节目《赢在中国》,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谈到企业对人才的论述:“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既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强企业文化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浪潮中,同台竞技的企业技能相当,靠的是自身的“金字招牌”而一招取胜。企业要打造好人才的“孵化器”,为人才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与空间,才能吸引人才尽心效力,甘于奉献。否则,如介子推之类愤懑不平,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莫大的悲哀。所谓“闻鼙鼓而思良将”,“将”走人散,何人临危上阵杀敌?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要用发展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问题,人才培养要作为长效机制确定下来,为人才开辟特色的发展通道,源源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鲜活动力。同时,要加强人才的战略储备,不仅要考虑到当前企业所需人才,还要储备多专业、跨领域等全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各类人才所需。如果企业只顾当下人才之需,仅仅因岗设人,则表明用人之道已处于被动局面,相应的人才的成长已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也等同于人才拖企业的“后腿”。这显然是企业畸形的人才之道。

国以人强,企以人兴。企业发展的问题终究是“人”的问题。公司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逐渐饱和的严峻形势,作为员工,要在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踊跃成为公司发展征程上的推动者、担当者。企业与职工是命运共同体,荣辱与共。作为职工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紧跟时代步伐,关切公司发展动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关键时刻要顶得上、扛得起,争当公司发展改革的先锋。这才是企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

清明时节,让我们共同缅怀先人事迹,以他们为铜镜而反省自身,聆听时代巨浪声响,高瞻企业云涌风起。百舸争流勇击楫,惊涛澎湃显中流。马不扬鞭自奋蹄,吾辈自强作“良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良将   晋国   选贤任能   山脉   贤士   介子   主公   丹心   君主   时节   清明   时代   人才   旅游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