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彼时中国瓷的海外贸易也达到了巅峰时期,欧洲商人会根据国内的需求来中国定制特殊的瓷器。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十八世纪欧洲流行洛可可风,洛可可风善用纤细、轻巧的线条,色彩娇嫩、鲜艳,整体华丽又有小女人的风韵。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出口欧洲的瓷器在设计上兼具了中国古典和洛可可风情。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瓷器上人物的东方面孔和服饰打扮对十八世纪欧洲人而言,十分具有异域的神秘感。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瓷器上偶尔也会表现中国的古典故事。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描画人物故事的瓷器往往会给欧洲人一种更深厚的东方底蕴。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与西方人长相迥异的东方女子,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维纳斯。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收藏中国瓷器对很多欧洲贵族而言,等同于收藏油画和雕塑,其价值已非日用品,而是被作为蕴含东方文化的艺术品。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曾经一度,在欧洲拥有瓷器是身份的象征,1713年至1740年间普鲁士国王前后共用六百名撒克逊龙骑兵与邻国君王换取中国瓷器。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图中瓷具的边缘是中国特色的青花云纹,碗碟样式是西式特征。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中西合璧的碗碟设计。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瓷器上也绘有代表祥瑞的花朵、鸟类和动物等。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凤凰、牡丹、蝴蝶等诸多具有祥瑞元素的瓷具在欧洲很受欢迎,而言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图为收藏于瑞典Hallwyl 博物馆的中国瓷器。

十八世纪出口欧洲,收藏于瑞典博物馆,萌化少女心的中国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瑞典   撒克逊   欧洲   普鲁士   中国   博物馆   收藏   中西合璧   祥瑞   欧洲人   瓷器   盛世   少女   人物   洛可可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