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占地面积约有30余万亩。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有三座山峰,成三角鼎立之势,其中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北峰的前方东、西两峰对峙,形象地称为“乳峰”。在乾陵梁山顶俯瞰,前山为乳峰,中间为司马道,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网上下载照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沿着宽阔的司马道缓缓上行,道路两侧由南至北,依次对称排列着精美的石像: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它们造型各异、栩栩如生,保存大多完好,堪称历代帝陵之典范。在众多石像生中,有一对驼鸟雕塑显得尤为特殊,在盛唐时期,各地商人纷纷来中国贸易经商,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来自中东的珍禽鸵鸟也随之落户长安。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沿着司马道继续前行,有两座高大浑厚,呈梯形状的阙台,左右对称地居于神道两侧。阙台系夯土高台,外用青砖包砌,阙台上原建有阙楼。帝陵的阙台是一种礼制建筑,而城池中的阙楼,一般为军事用途,起到瞭望等作用。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阙台南侧、司马道西侧耸立着高宗的述圣记碑。唐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被选为太子,继承皇位。高宗体弱多病,实权掌握在皇后武则天的手中。这个述圣记碑,就是由武则天为高宗立的歌功颂德碑,碑文由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开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神道东侧与述圣纪碑遥相对应的就是千年之谜的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碑体由一整块高约七八米,宽两米有余,厚一米多的巨型青石雕琢而成。圆首的碑头刻有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龙,碑身两侧各有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碑体凝重厚实,给人浑然一体美感。环顾硕大的石碑,却没有刻一字,故名 “无字碑”。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大唐乾陵(上)——西行散记(3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乾县   前山   高台   盛唐   西行   翁仲   梁山   巨龙   夯土   司马   圆锥形   大唐   神道   散记   石像   石碑   女皇   对称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