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老电影《槐树庄》曾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过去了,剧中那个郭大娘很多人记忆犹新。郭大娘的原型就是戎冠秀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槐树庄》

戎冠秀是全国著名劳模,战争年代,她曾多次抢救伤员,被晋察冀边区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毛主席曾13次接见她。新中国成立后,她始终扎根农村,积极劳动,曾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她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897年,戎冠秀出生于河北平山县杨树壕村,1910年,她嫁给平山县沙坪村李家为媳。李家也非常穷,她嫁过去以后,全家吃糠咽菜勉强维持着生活,有一年连着三个月,锅里连个糠皮都见不到,戎冠秀3岁的儿子被活活饿死。

1937年,八路军来到了平山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减租减息政策,终于让戎冠秀一家的生活稳定了下来。

戎冠秀非常感激共产党和八路军,她开始带领全村妇女给八路军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由于工作突出,她在1938年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下盘松村妇救会会长、观音堂乡妇救会委员、伤病员转运站站长。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戎冠秀救助伤员

有一次,一个重伤员来到了村里,他已经4天4夜水米未进,人事不省,戎冠秀马上亲自看护,她先用温水向伤员口内灌送,等伤员苏醒后,她再用豆腐脑慢慢喂他,等伤员能够说话后,她又给伤员喂稀饭。她还怕伤员受冷,于是把自己女儿棉衣的内襟扯了下来,给伤员包脚防冻。就这样她守了伤员整整一夜,没有睡一会儿觉。

还有一次,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戎冠秀指挥群众转移后,忽然发现一名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正被日军追赶,她急忙背起伤员就往山上跑。半山腰有一个山洞,由于太高,伤员爬不上去,关键时刻,戎冠秀蹲下身子,让伤员踩在自己的肩上,把他顶进了山洞。

后来在戎冠秀的精心照料下,伤员终于恢复了健康,这名伤员叫邓仕均,是八路军的一名连长,他在重返前线时,跪在了戎冠秀的面前,连声叫她:“娘!娘!”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邓仕均

戎冠秀也流泪了,她说:“咱八路军不兴这个,你负了伤,我伺候你是应该的。”

像邓仕均这样的伤员,戎冠秀不知道抢救了多少,他们伤愈后,都情不自禁地把戎冠秀当成了自己的亲娘。诗人田间专门给戎冠秀写了一首《戎冠秀赞歌》

“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灯来,来照八路军。”

由于戎冠秀的事迹突出,晋察冀边区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第二年2月,边区专门召开了群英大会,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将锦旗授予戎冠秀。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群英大会

邓仕均也在表彰大会上被授予“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再一次见到了戎冠秀,他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戎冠秀也非常高兴,她摸着邓仕均的伤疤,心疼地问长问短。

表彰会后,邓仕均还给戎冠秀写了信,信中说:“你是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你,保卫我们的晋察冀……”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邓仕均(左)和戎冠秀(中)

大会奖励给了戎冠秀一头骡子、一把铁锹和一匹布,家人希望她拿这匹布做一件新衣服,但她却决定布分成36份,分给全村30多户群众做鞋面,骡子和铁锹由她保管,供全村群众搞生产,她的这一决定再次得到了群体的拥护。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戎冠秀骑着奖给她的骡子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在镇上的征兵大会上,戎冠秀第一个站起来发言:“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让上级去验,验上那个哪个去,都验上了就都去!”

戎冠秀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说:“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学习!”“学习戎妈妈,送子参军打老蒋!”

在戎冠秀的带领下,整个镇上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后来政府只批准了戎冠秀的小儿子李兰金入伍,李兰金到部队后,作战很勇敢,多次立功受奖。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戎冠秀

1949年,戎冠秀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进京出席开国大典,大典结束后,毛主席接见了她,他亲切地握住戎冠秀的双手,问她:“你叫叫什么名字?”

戎冠秀激动地回答 :“我叫戎冠秀。”

没想到毛主席竟然笑着说:“哦,这个名字,我知道,记得。”戎冠秀听了这句话后,激动得泪流满面。

回到村里后,戎冠秀逢人便说:“如今是咱们的天下了,咱就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

1950年9月,戎冠秀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她在中南海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儿子”邓仕均,邓仕均是以“战斗英雄”的身份出席会议的。久别重逢,母子俩都十分激动。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0年底,戎冠秀的两个儿子李兰金和邓仕均都随部队入朝作战,身为炮兵连长的李兰金在第五次战役时不幸牺牲。戎冠秀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尽管非常悲痛,但她还是迅速镇定了下来,她看见家人们都在哭,于是安慰他们说:“哭甚哩?没有牺牲,不流血汗,能换得咱们的胜利?”

1959年国庆十周年,戎冠秀再次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她在国庆当天一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朝下凝望,希望能看见邓仕均,但邓仕均却始终没有出现。

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胡可是戎冠秀在晋察冀边区的老熟人,他知道戎冠秀的心思,于是走过去告诉她:“戎妈妈,邓仕均牺牲了,他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戎冠秀再也支撑不住了,她两条腿软了下来,身子一歪,无力地坐在了观礼台一旁的椅子上,然后大哭了起来……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邓仕均雕像

新中国成立后,戎冠秀一直生活在下盘松村,她还担任了村里的副书记,虽然她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但她始终保持着一名农民的本色。每天清晨,她都背起粪筐去拾粪。吃饭的时候,她就端着一个盛满饭菜的大海碗,走街串户,一边吃一边安排生产。虽然她经常出席各种会议,但她每年出工都在170天以上。

1965年,戎冠秀在武汉工作的大女儿想把她接过去享享清福,但她拒绝了,她说:“党培养我是为了让我工作,不是让我享清福的,别看我快70岁了,但在生产上我还能带头,劳动起来,男劳力也赶不上我。唉,我什么也不愁,就是愁村里生产上不去。”

“文革”时,戎冠秀也遭到了迫害,造反派蛮横地逼她“交待问题”,她说:“我什么也不记得。就记得我是党员,要跟党走到底!”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晚年的戎冠秀

改革开放后,年逾八旬的戎冠秀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事业,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献计献策。她自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她还给家里制订了“三不能”的家训:“吃饼不能剩块,吃饭不能剩底,吃米不能掉粒。”长孙结婚时,她送的礼物竟然是一把锄头和一把锨。

1987年,戎冠秀在90岁生日认真地对儿孙们说:“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千万不要铺张浪费。”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部队为戎冠秀送“爱国拥军”的牌匾

1987年“八一”建军节60周年前夕,戎冠秀给聂荣臻元帅做了一双布鞋,她还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60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您,给您寄去的一双您当年喜欢穿的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咱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合脚不?拥军的传统已在咱平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我想您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祝您健康长寿!”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晚年的聂荣臻

聂荣臻看到鞋和信以后非常激动,他给戎冠秀写了回信:

“这双布鞋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包含了老区人民的多少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戎冠秀同志是著名的人民子弟兵的好妈妈,是拥军模范,祝愿你健康长寿!同时祝愿平山父老乡亲们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1987 年底,戎冠秀身患重病,家人和领导都劝她到省里看病。她却说:“我老了,不能给国家做工作了,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了。”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戎冠秀

1988年1月14日,戎冠秀终于被送进了石家庄白求恩医院。聂荣臻得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派秘书前去看望,并嘱咐一定要送上鲜花和水果,表示慰问。秘书专门买了一束“勿忘我”送到了她的病床前,戎冠秀收到花以后非常激动,她握着秘书的手说:“聂帅快90岁了,望他多多保重身体。”

5月27日,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也赶到医院看望戎冠秀,此时戎冠秀已经非常虚弱,听不清她说话了。康克清紧紧地握着戎冠秀的手对她说:“你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现在有病,安心治疗养病。”

1989年8月,戎冠秀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她的神志有些恍惚,喃喃地说:“孩子们,好好养伤,养好了消灭敌人……”

1988年,一位老人住院,康克清来探望,聂荣臻给她送花,她是谁?

部队领导来医院看望戎冠秀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病逝,享年92岁。聂荣臻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心地使劲拍打轮椅扶手,他把那双鞋摆放在自己住室的茶几上,久久地看着……

戎冠秀去世后,聂荣臻、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都发来唁电深表哀悼。聂荣臻在唁电里说:“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正是这样的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毛主席曾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戎冠秀,就是群众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平山县   平山   晋察冀   唁电   子弟兵   边区   骡子   伤员   全村   村里   模范   光荣   部队   群众   老人   母亲   旅游   康克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