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高度评价过一对同父异母兄弟,称哥哥是“抗日的千古功臣”,弟弟是“海军的好参谋长”

这对兄弟的哥哥就是闻名中外的少帅张学良,弟弟则是张学思他在抗战期间纵马驰骋华北敌后抗日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并长年担任海军参谋长要职,也可谓是一个传奇。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1916年,张学思出生于沈阳,他是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张作霖的喜爱,他4岁时,张作霖就带他参加奉军的阅兵式,他6岁时,张作霖就为他和直系军阀曹锟的女儿订了婚。

张作霖尽管自己没有文化,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却非常重视,张学思8岁时就进入省立弟四小学读书,他的生母许氏也经常对他说:“权势和富贵不是好东西,你们长大要自立,好好念书做学问,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良的8个儿子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继位执政,他在东北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欧美的改革,这让张学思感到非常振奋。

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张学良很快在政治上转向右倾,在生活上染上了打吗啡针的嗜好,这让张学思非常失望,他决心离开大帅府,于是在1931年2月来到了北平求学。

张学思在北平期间,阅读了很多政治书籍和进步小说,不仅看到了救国的希望,而且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决定做一个远离剥削阶级的革命者。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思对东北沦陷深感痛心,他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但因为他是张学良的弟弟,同学们也因此迁怒于他,甚至有人用墨水在他的衬衫上写了“不抵抗将军之弟”7个大字。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这让张学思深感屈辱,他于是去质问张学良,尽管他言辞非常激烈,但张学良并不生气,他对张学思说:“四弟,请你相信大哥,我不是那种卖国之人,总有一天,我会向世人证明,我是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得起祖先和同胞的!”

1933年3月,张学思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沙滩支部”,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专门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张昉”,意为“初生的太阳”

1934年7月,张学思在张学良的积极推荐下,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10期学习,他刻苦学习训练,很快成为了学校里出类拔萃的高材生。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良

“西安事变”的前一天,张学良给张学思发了急电,让他火速去西安,但张学思正在野外演习,并没有收到电报,等到“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很快被囚禁了起来。

张学思在囚禁期间,上级让他给张学良写信,让他劝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张学思认为当前的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从大局出发,应该释放蒋介石,促成全民族统一抗战,于是他给张学良写了信。

后来蒋介石被张学良送回南京后,张学思也就被释放了,他在1937年1月正式从中央军校毕业,组织派他打入东北军的67军特务队做“兵运”工作,待时机成熟时,把队伍拉出来,组建华北工农红军。

1938年1月,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亲自接见了张学思,赞扬他是一个思想进步、有抱负的青年党员。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周恩来

张学思则向周恩来提出,他想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去国民党的53军,建立一支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武装,周恩来对此表示非常支持。

张学思来到53军后,很快培养出了一批抗日骨干,但不久以后,53军在河南与日军作战时遭到惨败,这使得张学思的愿望落空了。

1938年4月,组织让张学思暂时去香港待命,他在香港结识了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的负责人廖承志,廖承志送给了他一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廖承志

张学思看完以后,深受启发,他感叹说:“毛主席真是伟大,我多想去延安见见他啊!”

但此时张家的人已经办好了定居美国的手续,张学思的母亲也劝他和自己一起去,但张学思却表示自己坚决要去延安,最终母亲被他说服,并含泪送他上了去武汉的飞机。

10月下旬,张学思从武汉辗转到了延安,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毛泽东问他:“你就是张学良的弟弟吧?”

张学思回答:“我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现在改名叫张昉。”

毛泽东又问:“你感觉怎么样啊?能过得了这里的生活关吗?要不要钱花?”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毛泽东

张学思一下就急了,他说:“主席,你可别把我当成小孩子!”

毛泽东哈哈大笑:“你是少爷公子出身,过去的生活条件那么好,初到延安来,我担心你生活受不了啊!”

张学思则爽快地回答:“主席,我能受得了!”

不久以后,张学思被安排到延安马列学院二院学习,第二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抗大东北队当队长。

当时张学思才23岁,可谓是年轻有为,追求者自然也不少,但他却始终没有中意的,于是就都拒绝了。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1940年初春的一天,张学思来到延安女子大学听报告,报告开始前他发现一位年轻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份画报,他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过去,问道:“你这份画报哪里来的?”

女孩回答:“图书馆!”

张学思又问:“听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啊!”

女孩回答:“我是从广东来的。”

张学思有些惊讶:“一个女孩子,跑这么远啊!”

女孩回答:“那又怎么样,抗日还分远近吗?”

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张学思却深深地被这位女孩吸引住了,以后为了能再见到这位姑娘,只要女大一有报告会,他就会早早赶到会场。

有一次他在女大碰见了自己的老乡顾红,于是他便借着唠嗑的机会,向她打听起了那位姑娘,顾红告诉他,那位姑娘叫谢雪萍,是她的同班同学,出身于广东省德庆县的一个雇农家庭,14岁那年从家里逃到广州,到纺织厂做工。1938年,经八路军广州办事处的介绍,她来到了延安。当时她刚刚18岁。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和谢雪萍

张学思于是鼓起勇气对顾红说:“我想请你……当个红娘!”

顾红知道张学思之前拒绝过很多姑娘的求爱,这次他却偏偏看中了出身贫苦的谢雪萍,说明他是真的动情了,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

在顾红的牵线下,谢雪萍也对张学思印象不错,她觉得张学思长得很英俊,又有一副非常正派的军人架势,加上人又很诚心,两人就慢慢有了感情。

但后来有同学对谢雪萍说:“你那个对象张昉是张学良的弟弟,真名叫张学思!”

谢雪萍有些惊讶,因为张学思以前从来没各她提起过自己的身世,于是她赶紧去问张学思,张学思于是一五一十地给她讲了自己投身革命的经历,并对她说:“抗日是众望所归,延安是众望所归,请放心,我这辈子跟共产党走到底了!”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谢雪萍也非常感动,两人在1940年的中秋节正式结婚。婚后没多久,张学思就带领东北干部队奔赴晋察冀,担任冀中军区参谋长,投身于抗日一线战场。

1942年8月,冀中军区5000余人向太行山转移,为了通过敌人60多公里的封锁线,张学思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从内黄出发,渡过卫河,直插势力遍及浚、滑、汤3县的民团武装“天门会”领地。

由于张学思的周密部署,部队一枪没放,就轻易地越过了敌军的防线,与129师胜利会师,张学思也受到了彭德怀的通令表扬。

抗战胜利后,朱德马上发布命令,让吕正操、张学思、万毅带领部队挺进东北,张学思到达沈阳以后,中共东北局委任他担任辽宁省主席和保安司令,让他以张学良四弟的特殊身份开展工作,接收伪政权,成立一支地方人民武装。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在这期间,东北局的首长多次提出让张学思回离开多年的“大帅府”看看,但张学思却说:“14年前,我就曾发过誓,要永远离开那个封建的‘大帅府’。现在,东北是人民光复的,‘大帅府’的一切应当属于人民,我没有资格再做它的主人。”后来他一次都没有回去过。

不久以后,蒋介石也调集重兵来到东北,1946年12月11日,中共辽东分局召开会议,讨论是坚持南满斗争,还是放弃南满北撤。

张学思主张在南满坚持斗争,反对北撤,他认为从整个东北战场来看,南满和北满相当于两个拳头。蒋介石战略方针的险恶用心就是先消灭我一个拳头,然后再消灭我另一个拳头,如果在南满的我军5个师撤向北满,敌人在南满就无后顾之忧,所以南满必须坚守。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最终张学思的正确意见得到采纳,陈云在会上拍板:“我们都留在南满,一个也不走!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

1949年年初,东北全境解放。33岁的张学思也开始考虑和平建国后自己该干哪一行。他刚刚拟好一份报告,申请辞去省长一职,去镜泊湖办一个国营农场。

与此同时,国民党海军的王牌军舰“重庆”号起义,并驶抵解放区的辽西葫芦岛港,可以预见的是,解放军将很快成立一支海军,谢雪萍对丈夫说:“哎呀,会不会让你去干海军啊?”

谢雪萍的话果然应验了,1949年5月,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张学思,并对他说:“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有了培养海军干部的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嘛!”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周恩来和张学思

张学思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于是表示:“我决心钻研30年海军,为保卫祖国海疆,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张学思首先对学校的选址进行了考察,当时东北军区的领导倾向于在安东海校的基础上组建新海校,即把学校的校址放在丹东市但张学思却认为丹东远离出海口,不适合办海军学校,他在考察了多个地方后,把校址选定在大连的老虎滩畔。

本来军委已经决定让张学思担任海军学校的校长,但张学思却认为让新任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担任校长更合适一些,肖劲光是他的老领导,两人在东北战场上曾配合得非常默契,最终军委同意了他的请求。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肖劲光

11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提出“学习苏联经验,办正规海军学校”的方针,并任命肖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

学校成立后,张学思为了建强教师队伍,不仅聘请了87位苏联海军专家,从清华、北大和湖南大学招聘了30多位名师,还从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中挑选出了不少人才,学校的教学很快走上了正轨,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1953年3月,张学思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1956年,他又被送到苏联的伏罗希洛海军学院留学,1958年他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了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但正当张学思带领海军取得蓬勃的发展时,1960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为了培植自己在海军的势力,对海军工作予以全盘否定,他还把自己的亲信李作鹏等人派到海军,拉帮结伙,扩充势力,妄图把张学思排挤出海军,最终在周恩来的批评和制止下才没得逞。

“文革”爆发后,李作鹏当上了海军党委第一书记,由于张学思始终坚持不和他们合作,遭到了他们残酷的迫害,他们还企图利用张学思语诬陷和攻击周恩来,但张学思始终坚持原则,不说假话。

1970年2月18日晚,张学思在长期的折磨下,张于病重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肺原性心脏病、重度营养不良,周恩来马上指示医院进行抢救,但张学思已经病入膏肓,在5月29日不幸病逝,享年54岁。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张学思

张学思病逝后,周恩来悲痛不已,他曾多次说:“张学思是个精通海军专业又能亲自出海打仗的参谋长,现在死了,海军少了一位难得的将才,真可惜呀!”

林彪死后,谢雪萍决心向毛泽东上书,请求为丈夫平反,1972年4月27日,她把写好的材料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在看完材料以后,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他说:“在延安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张学思,他是一位很进步的青年,长期接受革命培养。想不到,这么一位海军的干才,被他们活活整死了,可惜呀!”

1975年4月8日,海军召开了为张学思同志平反恢复名誉大会。4月19日,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张学思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一室的正面。

1984年秋,年逾花甲的谢雪萍重访沈阳,才第一次走进了张学思幼年生活的故居“大帅府”,此时,她的丈夫张学思将军已经离世14年之久了……

1949年,张学良的弟弟想辞职办农场,周总理却说:你去办海军学校

晚年的谢雪萍看到自己和张学思的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冀中   西安事变   北平   海军   周恩来   延安   弟弟   苏联   学校   不久以后   参谋长   蒋介石   农场   势力   校长   姑娘   旅游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