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旅”为主,还是“农”为主

当今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日趋强烈,而且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体验模式,需求日趋多元化。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必须从游客体验本身说起,落实到产品设计和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使休闲农业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当今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日趋强烈,而且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体验模式,需求日趋多元化。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必须从游客体验本身说起,落实到产品设计和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使休闲农业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休闲农业“旅”为主,还是“农”为主

一、农?旅?谁为主?

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是旅游的比重大点,还是农业的比重大点?一句话:到底以谁为主?

1、“农为旅种”型

最典型的是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耕地少而分散,但地植与空气环境好。这种地方开发乡村旅游,往往“农为旅种”。

少而分散的耕地,缺乏农业规模效益可能性。而反观北方往往千亩相连的成片田地,更易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分工,即使是与南方种植同一品种同一卖价,生产成本的节省也导致北方的效益高于南方丘陵地区。这种情况下,死磕纯农业产值是不明智的,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山林生态优势搞旅游,而农业的种植也应配合旅游开展。例如:某乡村地区,因油菜花受到游客欢迎,就干脆把其它主流作物都改种油菜--进一步又规划出花海的创意造型种植。这纯粹是从旅游价值考虑,而不是比较不同农作物本身产值的结果。

2、“旅因农附”型

这种类型前提条件就是农业产值本身特别高。例如高端有机农业、精品水果等。

例如欧美引进、近年兴起于中国大城市的CSA农场(CSA:“社区支持农业”),其种植的是质优价高的有机蔬菜,直供城市高端人群。因本身产值不错。所以有的CSA农场在远郊或不具备风景旅游条件的地区拿下低价土地,搞有机农业种植,照样能取得不逊于休闲农业业态的收益。而条件稍好的CSA农场也能顺带搞点“亲子游”之类旅游业态、作为补充——这就是典型“旅因农附”型。

休闲农业“旅”为主,还是“农”为主

3、“农旅合一”型

我们看一下“农旅合一”的一个案例——北京蟹岛农庄。蟹岛总结出一条“前店后园”模式,实质就是典型农旅互动、农旅合一模式。

所谓“前店”,实际就是面向游客的业态;所谓“后店”实际上就是农业种植。在经营上,后店的初级农产品就是前店游客的食材原料、后店的农业加工产品在前店包装成礼盒销售给市民游客,两者实现了高度互动。

4、综合型

大面积的现代农业园区(一般都在5000亩以上)中,一般是综合业态:有农业科研、农业物流、农业深加工、高效农业种植、农业旅游等。

这种园区很难说哪一种业态为主了,有直接面向游客的休闲业态项目:如蓝莓采摘、四季花海;也有不直接面对旅游消费的业态项目:如高科技育苗企业、花卉苗木企业。应该说“农旅合一”是当前很多农庄投资者最青睐的一种模式。做休闲农业的朋友们,你想好如何定位自己的农庄吗?

二、如何做好休闲农业?

1、规划要领

当前社会处在一个思维觉醒的时代,工业4.0、互联网 、90后登场、老龄化社会等等代表未来趋势的跨界融合,是农业升级的必然方向。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休闲农业不是拼体力,而是拼思维、拼资源、拼品牌、拼情怀、拼生活方式。

休闲农业“旅”为主,还是“农”为主

——两大资源

①生态

乡村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生态,这一点毋庸置疑,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和本能需求,纯净的土地、空气等生态环境促进了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

②人情味

乡村中最宝贵的资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乡村浓浓的人情味,纯真的笑容,质朴的言语,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人文开放”的情怀。

——三多原则

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现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简称“三多”原则。

①生物多样性原则

休闲农业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依托现有的生态环境,而是通过我们的投资行为去恢复并完善这种生物链结构。

②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元性即依靠对地方文化的挖掘甚至是科学的嫁接,通过休闲消费的手段,把我们的生态环保理念巧妙地融入到这种体验消费的产品之中。

休闲农业“旅”为主,还是“农”为主

③需求多样性

无论低层次的生存需求,还是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或伴随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各种新需求,我们的项目规划均要保证足够的弹性空间及可塑性,为我们自身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六种境界

提升一个休闲农庄的功能与品位,大致有六个方向:

一是山与水的交融,满足空间审美的主观性与普遍性;

二是城与乡的互动,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重塑性;

三是动与静的结合,统筹乡村休闲的舒适性与趣味性;

四是古与今的对话,保持文化传承的连贯性与鲜活性;

五是中与西的合璧,匹配信息社会的时效性与开放性;

六是情与景的升华,掌控细节处理的艺术性与灵活性。

——九大手法

休闲农业囊括了农林牧副渔,吃住游购娱,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科技、物流、信息、养生保健等等,可谓上至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及,其广泛的社会、自然、经济属性,决定了休闲农业具有极大的表现空间与自由的表现形式,在进行休闲农业创意策划与规划设计时,大致有以下九大手法可供借鉴:

即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到:

突出主题、就地取材、小题大作、盘点归纳、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借势。

2、定位要点

①总体定位

项目地有资源、有特色,但是缺灵魂,通过打造集花果园、运动园、美乡园于一身的乡居乐园,将项目地打造成城市居民的第二居所,融绿色、欢乐、浪漫、养生、动感渔一体的乡村乐园。

②发展战略

农业旅游开发有四大法宝:美景造势、科技驱动、文化引领、民宿留人。

美景造势:营造超大面积、高观赏性的农业景观,给游客以大尺度的画面感,形成强大的视觉震撼力。

科技驱动: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来武装农业、改造农业的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就是创造新的旅游资源。

文化引领:农业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农业旅游不只是在种植农作物,还要“种植”文化,让文化扎根在农业旅游土壤上。

民宿留人:具有田园情怀的乡居,外表朴实,室内精致,游客在此既有现代享受,又有老家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乡居   农业   旅游   农庄   产值   乡村   生态   游客   方向   需求   模式   项目   社会   文化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