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三线军工厂始建于上世纪六零年代末期,在那个燃情岁月,为响应中央三线建设的号召,“好人好马上三线”,各路精英告别故土家园,投入三线建设。从一砖一瓦盖起一座座厂房,到一草一木建好自己的家园,我们的父辈,在荒凉的山沟里,战天斗地,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用热血与汗水,靠勤劳与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座深山里的现代工厂;开发研制出一批批军品装备,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献了他们的青春芳华。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父亲24岁那年,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从当兵退伍辗转来到安徽省霍山县落儿岭一个偏僻小镇,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一起进行轰轰烈烈地三线军工厂的建设。他们满怀战天斗地的豪情在山坳里风餐露宿,肩挑手提,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三线军工厂的建设奇迹,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父亲就此扎根三线军工厂,无怨无悔地奉献了几十年。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1987年夏天, 11岁的我和13岁的姐姐、15岁的哥哥 “农转非”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安徽省霍山县落儿岭镇。因着军工企业特殊的历史使命,这里四面环山,僻静而封闭。工厂周围是村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山坡上春种秋收,肩挑手提,清晨日暮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整幅景象与我们地处平原老家无异。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工厂内却是别有洞天,除了大大小小的厂房、车间,厂区里还有学校、医院、幼儿园、洗澡堂、露天电影院、食堂等等,一应俱全,俨然一个世外桃源。清晨六点厂里大广播准时响起,每天早中晚按时广播,工人们闻号而动,起床、吃饭、上班、下班,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上下班都骑着自行车,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很是壮观。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职工宿舍散布在厂区里,除了仅有的几座楼房,大都是那种石砌的小平房,厨房是用砖头毛竹搭起再用泥巴糊住垒砌起来的,低矮、简易。水管都是公用的,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每到饭前饭后,水管上很是拥挤,各家都在排队等着洗刷,在山坡上开垦小菜园的等着挑水浇菜,场面很是热闹。水是山泉水,口感特别好,而且冬天温热,夏天凉爽,大人小孩夏天都喝凉水,甚至洗刷的间隙直接趴在水管上喝。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厂里的电影院都是露天电影院,能容纳好几百人,每周六都会放电影,所以周六的晚上厂区里格外热闹,随便哪条道上都是络绎不绝的人群,职工们拖儿带女从厂区四周涌向大礼堂,电影院门口有摆摊卖小吃的,有瓜子、山楂片、冰糕等等,一二毛钱就能买到,每次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在小摊周围逗留很久。当时看过很多影片,大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场景特别感人,那晚全场都哭的稀里哗啦的。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厂区食堂里的伙食很好,炸鱼、红烧肉、炒茄子、炖冬瓜也特别好吃,菜汤里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花,闻着就香喷喷的胃口大开。后来才知道那时食堂炒菜用的都是那种大肥猪肉膘炼出的油,加之大料放的也多,所以炒出的菜格外香。食堂里烤的一种火烧又香又劲道。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最初,我经常暑假跟着父亲到父亲单位里玩,住在二层的小楼上,视野甚是辽阔,早上推开窗就能看见绵延起伏的群山。碰上小雨绵绵的天气,空气格外清新,一眼望去山顶云雾缭绕,群山若隐若现,说不出的美妙动人,我常常趴在窗边看的入了神。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天气晴好时,父亲上班后,我们和附近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爬山,山上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随便转悠转悠就得大半天,即使空身上山,也绝不用担心会渴着饿着。那些小伙伴都比我们兄妹俩入厂早,不但熟悉路况,而且对那里的环境一切都了如指掌,我每次去河边玩需都既兴奋又紧张,因为我怕遇到蛇,但见了蛇比见了鬼还恐怖。一般情况下我都提前折根长树枝,边爬山边拨拉草丛,真害怕一脚下去踩到蛇。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几年后,我们兄妹三人顺利进入工厂子弟学校上学。这所子弟学校是一座二层的教学楼,全厂职工子弟的小学、中学都在这里,校园没有大门,四通八达,甚是敞亮,校园中间是用水泥砌成的操场,操场两头分别矗立着一个篮球架。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农转非”过来的。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山里的夏天比较凉爽,冬天却是格外寒冷。每到冬天,山上的积雪经久不化,背阴的山坡上白茫茫的一片。那时候,除了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汇演,学校几乎没有其他文体活动,因此上山摘松球就成为我们翘首企盼的“重头戏”,现在想来仍记忆犹新。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依稀仿佛,昨日的场景还在眼前,可时光已匆匆走过了二十多年,当年那些懵懂的少男少女现在已人到中年。而我也早已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从一名军工子弟变成了真正的军工人,并且一路历练一路拼搏,凭借不懈地努力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这家由父辈们辛苦创建的三线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重重变革,并于二十六年前整体搬迁出山,融入到繁华的城市。但,任凭时光荏苒,那承载了我整个少年时光的山里的“三线” 厂、那青山绿水、那一树一树的松球、那翻山越岭一起摘松球的小伙伴们,从未被遗忘,他们一直完好地封存在我记忆的深处,稍稍碰触,记忆的闸门便会就此打开……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时光荏苒,光阴在宁静的山路上消逝着,平静的三线生活被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和颠覆。三线厂逐渐告别了吃皇粮的日子,找米下锅成了工厂日后的常态。在“保军转民,自负盈亏”的口号下,机制僵化、产品单一、转产困难,交通信息闭塞,再加上战转欠下的债务,种种难题沉重地压在三线人的肩上,三线人不堪重负,步履艰难。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三线厂不再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去处了,头上笼罩着破产与倒闭的阴云;三线人也不再是让人羡慕的名词,有着贫穷与落后的忧患。还是那山路,当年那么多的人走了进来,带着火一样的热情,带着知识与力量走了进来,建设我们的家园。二十多年后,又有人沿着这条路走出去,走向外面的世界,更多的人留了下来,盼望着东山再起,重现昨日的辉煌。

三线厂里的童年时光

光阴如梭,曾经属于那个激情岁月的三线建设,已经离我们远去,流下的汗水、泪水也早已风干在历史的尘埃里;经历过潮起潮落,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成长。也许每一个三线人都有如我一样的三线情结,无论走多远,都会时常想起在三线的那段难忘的生活,毕竟那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留下了几代人的青春芳华,留下了几代人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几代人的汗水与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霍山县   松球   战天斗地   农转非   都会   厂区   水管   山坡   电影院   汗水   线人   童年   当年   父亲   夏天   时光   工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