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称皇帝?皇和帝分别是什么意思

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灭了战国七雄中的最后一国——齐国,宣告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就在当年,秦王嬴政便以自己“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为由要求确立帝号。大臣们认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向秦王建议使用“泰皇”一词。但秦王还不满意,最终选择了“皇帝”的称号。那么秦始皇选择的“皇帝”一词的意义在哪里呢?

一,什么是“皇”

“皇”是“煌”的本字。根据郭沫若的考证,“皇”代表的是太阳的光芒,通过这层含义又引申为辉煌、华丽、美好、伟大的意思。《诗经》有“上帝是皇”,也就是天帝十分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用皇来指神明或者祖先。《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皇考”也就是祖先。

秦始皇为什么要称皇帝?皇和帝分别是什么意思


“皇”的另外一个代指是首领,大王。在甲骨文中,“皇”字和“王”字基本相同,如斧钺之形;在金文中,“皇”字很像一个王带着金光闪闪的王冠。因此,皇相对于王来说,更显示其神圣。《说文解字》:“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传说中国古代有“三皇”,大多数典籍都认为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等传说人物,而《史记》中的儒生和博士又提出三皇是天皇、地皇和泰皇。

二,什么是“帝”

有人认为帝的本字是“蒂”,也就是花蒂。甲骨文的“帝”字如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然而在甲骨文中的“帝”字出现了200多次,却没有一次的意思是花蒂之意,因此说帝也就是“蒂”没有多少根据。

在商朝人的眼中,帝是最高的神,能够主宰万物,但和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但是人可以通过占卜等形式和“上帝”取得沟通,以了解神的旨意。因此商朝人十分重视宗教活动,“残民事神”是商朝文化的一大地点。通过这一个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帝”也就是“禘”的原字,是祭祀之意,而帝的形象很像用于祭祀活动的束茅。

秦始皇为什么要称皇帝?皇和帝分别是什么意思

帝的甲骨文


中国上古传说有“五帝”,一种说法是指黄帝、帝喾(帝俊)、颛顼、尧、舜等五位人文始祖,另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庄子》中有“南海之帝”、“北海之帝”。

在商朝,国王称王,但是去世的国王会有帝的称号,如帝辛、帝乙。到了战国时代,有的国王开始称帝,齐王和秦王曾一度称“东帝”和“西帝”。


三,秦始皇为什么采取“皇帝”的称号

在春秋之前,只有周天子能够称王,诸侯只能称为“公”、“侯”、“伯”、“子”、“男”等。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些不受周朝控制的国家也称王,如楚王、吴王和越王。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下降,战国七雄纷纷称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秦始皇为什么要称皇帝?皇和帝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秦王自然也就觉得自己的地位应该远远超过了王,因此需要称帝。他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而采取“皇帝”此称呼,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其地位比王更高,另外一方面给皇权加上了一层神权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吴王   大定   白帝   秦王   花蒂   本字   皇帝   甲骨   商朝   甲骨文   天皇   黄帝   国王   称号   也就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