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2020年的这个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夜之间泛滥成一场噩梦,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这场疫情的肆虐,而被打乱。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温润的气候,茂密的植被,作为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候鸟青睐有加的旅居养老之地,每年冬天,都有数以百计的房车、床车从北方千里迢迢过来旅居、猫冬。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春节前,因为疫情的爆发,大部分候鸟们还没有来得及出行,就被阻隔在家。但仍然有数百辆房车、床车,已经在赶往西双版纳的路上。

他们刚一踏上西双版纳的土地,就因为疫情防控,成了惊弓之鸟。

虽然被劝返了一部分,仍有一部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滞留在了西双版纳。

我们在景洪市的龙舟广场,偶遇一群被景洪市政府统一隔离的房车、床车等自驾车。他们这两个月是怎么样度过的?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人在囧途】

两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却正好触碰到春节的梗上,在疫情面前,许多人千篇一律的生活,被迫改变。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龙舟广场,这群特别的人群,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东南西北,有的开床车,有的是房车。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旅游,或者猫冬!西双版纳四季温暖如春,茂密的热带雨林,衍生出大量的负氧离子。他们就是冲着这些来的!

来到的惊喜,还没有肆意的绽放,就被一个突如其来的词给了一个重击:隔离。因为疫情的泛滥,全国启动一级防控,各省纷纷响应,云南也不例外。但他们还是心存侥幸的,毕竟是被隔离在这美丽的西双版纳。如果是北方城市,寒冷不说,还到处都是雾霾。

说起今年这个春节,这里的每辆车每个人都有故事,都有辛酸。每个手忙脚乱里都蕴含着内心的恐慌,每个生命都有自己一连串悠长的倾诉。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是走是留?】

开床车的J大哥是除夕那天到达西双版纳基诺乡的。按照他的计划,从这里去打洛瑞丽芒市丽江大理,两个月的行程,既是游玩,又是避冬。待春暖花开,回家上班。

现在,所有景区封闭,他开始栖息在基诺村寨一个停车场,后来又辗转几个村寨,都被劝返。近两个月的时间,可谓是颠沛流离,像过街老鼠。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过得没一点尊严!

而他的家乡黑龙江反馈过来的消息是:村庄封闭,任何人不能出入!直到2月的某一天,他来到景洪,被统一隔离到龙舟广场停车场,并且免费停车,他才算安定了下来!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W哥是退休工人,夫妻俩倾尽所有买了一辆床车,第一次出行就来到了西双版纳,看了植物园、野象谷、傣族园,然后开始封禁。开始,好说歹说借住在一个村民家,后来被人举报,被人引导来到龙舟广场,已经40天,再没有动过。

初期的时候,他以为他躲进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疫情再怎么发展,和他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不是来自疫区,又很早就在西双版纳。但他想不到的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却难住了他:口罩。没有口罩,就没有办法去市场买菜。为了买菜,他可谓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后来,急中生智,妻子用纱巾代替口罩,他倒好,就用一个衬衣往脸上一缠,去菜市场也是来去匆匆。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G大哥的目标就是西双版纳,从遥远的黑龙江,带着妻子,第一次开车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像别人一样猫冬。妻子有关节炎,一到冬天就痛不欲生。

所以一路没停,直奔主题,从祖国大东北到大西南,驱车数千公里,一百多个小时。来到西双版纳第二天,就看到各处封禁的消息。

开始也是被各种劝返。他非常纠结。几千公里,不是小数目,他已经是近七十岁的人了,哪能受得了这长途折腾?妻子心疼他,说:不走!

这一留,他们居然因祸得福,不仅被安排到龙舟广场,免水免电,还认识了一群来自家乡的自驾游爱好者。

疫情刚刚解封,就跟着这群老乡去了周边傣族彝族哈尼族村寨。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我们不走!】

随着越来越多的房车被聚集到龙舟广场,大家闲来无事就聊回不回家的问题。有的提议回去。原因是,疫情越来越严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与其在这里煎熬,不如回去,至少生活方便,一家人在一起。也有人不主张回。到哪里都不安全,千里迢迢回家,谁能保证路上就是安全的?所谓传播,动才能传,不动,病毒就无法传播。国家不是号召少走动吗?

J大哥掰着地图看了好几天,如果回去,必得路过湖北。按照家乡的政策,回去到指定酒店隔离14天,不能进家门。

他们在惶恐里一边煎熬,一边关注着来自家乡的疫情。这里有个笑话是这样传播的:

疫情来了,有个人不愿意在家隔离,就买机票去了韩国。结果,下了飞机就赶上韩国疫情爆发,被隔离了14天,游玩的心情一下泯灭了,只好打道回家。到家,又赶上家乡疫情防控升级,再被隔离14天。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西双版纳虽然没有像武汉那样整个城市停止一切运行,但商场关闭,景区停业,药店里口罩断货。没有口罩,寸步难行。车主们人人自危。

M哥说,那些天,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一棵白菜吃了一周。

车主们人心惶惶。回不去的家,成了一个心结。思乡之情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幸亏周边的菜市场还没有关闭,偶尔,他们被允许出去采购。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忽然有一天,好消息从天而降。龙舟广场被景洪市政府规划为隔离区,免费提供给这些自驾车泊车,并且,水电免费供应,保障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正常生活。每天,警察过来登记信息,量体温,发口罩——

这群流落在西双版纳无家可归的自驾者,才算有了一个栖居之地。

判断一个群体是不是足够强大,就看它对待弱者的态度。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滞留者】

这些房车床车自驾者,是热爱生活的一群人。他们选择了旅居这种生活方式,有的是为了圆小时候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有的是退休金不高,不敢肆意的游走,也有的像Z哥一样是职业的摄影师,一年四季在路上拍摄。夏天往北走,冬天往南去。

他们只想体面的进行他们的旅居生活。

他们自律,向上。防控期间,他们原地隔离,每天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把自己的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缺这少那,但都很乐观,生活得很认真,也很精致。

煤气用完了,他们经管理人员同意,支起柴火炉,到河边捡来腐朽的枯枝败叶,用柴火做饭。食品吃完了,一天三顿饭改成两顿,互相帮衬着送米送面。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他们中,有带着95岁老娘游中国的农民,借钱买的床车,就为了让老母亲有生之年饱览祖国大美河山;有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自立自强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国家伸手,不给国家添麻烦;有官至副厅却低调、简朴的离休干部——

他们是冲着西双版纳的美景过来的,对西双版纳充满了满心的敬重和感激。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一直以来,“中国游客”都被很多国家诟病。在国内,地域歧视依然根深蒂固。追根究底,和部分人没有大局意识、不懂规则有关。

而他们,也同样因为开房车、床车被有些人误解是土豪是大款,受到冷落和妒忌。但他们依然规规矩矩,本本分分。房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旅游方式。

坚守下来,他们自觉把自己隔离在一个区域内,不乱走,不乱动。去周边散步也和当地人错开时间。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非常时期,既然不能去武汉治病救人,就安定下来,响应国家号召:不走不动,自我隔离,自我防范,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别人找麻烦。这样想开了,心也就坦然了!接下来,他们郑郑重重过起了日子。

到最近的菜市场三公里,​鸡蛋15块钱一板,香蕉1.5一斤,成本比在家还低。他们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每天就在这个区域内,散步,聊天。龙舟广场的对面是一条河叫澜沧江,河水碧绿清澈。河对岸就是景洪最繁华的告庄。大片的河滩就是他们广阔的天地!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他们有个尴尬的名字:滞留者


景洪市许多人过来龙舟广场参观这个房车营地,每天都有人拍照,直播。对于这些好奇,他们都耐下心来,配合他们。因为,他们对于景洪市政府提供给他们的这一切,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虽然他们免不了被质疑,被歧视,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得到的是善待,是理解。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东北的,内蒙的,广东的,青海的,山东的,也有湖北的。有的是疫区,有的是非疫区,现在,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滞留者!

美丽中国行,赏美景,品美食,讲中国好故事!

#在家云旅游# #宅在家里看世界# #365天房车vlog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西双版纳   景洪市   基诺   景洪   傣族   龙舟   村寨   房车   口罩   疫情   菜市场   有的是   家乡   尴尬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