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回忆:在草原上捡牛粪

过了九月份,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就开始北风呼啸,寒意袭人了。天气渐冷,我们就开始做过冬的准备。冬季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对我们也是严酷的考验。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五师师部在西乌旗开采了煤矿,白音华后来也开采了煤矿,供应五师各个团取暖烧煤。冬季我们烧的是煤,每个宿舍都要拉上一车煤,才能度过那漫长的冬季。

但是在草原上最常用的燃料是牛粪。

干牛粪是草原上牧民的主要燃料,如果你到草原就会看到,在房子或蒙古包不远处,都会有一座座码放整齐的牛粪堆。牧人用牛粪取暖,做饭,烧奶茶,烤肉干儿。牧人搬家,长长的勒勒车上也会装着干牛粪,牛粪跟着毡包走。干牛粪是他们取火的主要来源,是他们生活中不能离开的燃料。

这种古老而又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辽阔的草原上广泛使用。


兵团回忆:在草原上捡牛粪

草原上的牛粪堆

我们到兵团后虽然有煤烧,但依然也是离不开牛粪。因为需要用牛粪把煤引着,也依然传袭着这草原上古老的生活习俗。

记得我们刚到内蒙兵团五师43团,在白音华草原第一年的秋季,曾经也和战友们去捡过牛粪,以备冬季用。

秋季的草原,昔日的鲜花绿草早已不见踪影。放眼望去茫茫草原满目枯黄,一片料峭,秋风无情地呼啸着袭来,

我们全副武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每人拿着一把工具,两个人抬着一个筐,走在枯黄的草地上,像寻宝一样,寻找着昔日不屑一顾的牛粪。

想想,牛不愧是人类的忠实朋友,无私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就连拉出来的牛粪也是草原上的人们冬季取暖的燃料。没有它,牧民们难以抵抗草原的严寒。


兵团回忆:在草原上捡牛粪

捡牛粪

曾经有人用猜谜的形式形容牛粪,“ 一圈圈一片片,似烧饼像糕点,生活中不能少,不能吃来只能烧”。说的非常形象,谜底一猜就中。我们则把牛粪称为“卷圈烧饼”;或“牛粪排子”。

记得夏季时,走在草原上一定要特别当心,一不小心就会踩上牛屎,弄的满脚都沾着稀稀的牛屎,臭烘烘的,真是走了屎运。可是现在我们却要满草原地去捡牛粪。心里还嘀咕:臭烘烘的牛粪怎么能烧?还不得满屋子的臭味呀!

但不管怎么想,安排的活也要干。我们分散开来,低头寻找着,在辽阔而又深邃的荒野上,我们就象一个寻宝人,在寂静的原野上寻找着千年的宝藏。看见干牛粪,我们就捡起来。如果是湿牛粪,我们就把它翻过来晾晒,等干了以后再来收集。

其实,草原上捡牛粪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在草原上,你见到的牛粪已经被人翻过来了,就是证明牛粪已经有人捡过了,其他的人就不再捡了。草原上淳朴的牧人自觉地遵守着这些不成文的规矩。

可是,我们这些外来者,并不懂这些。只要见到牛粪,不管它是翻过来还是没翻过来,统统捡走。后来,慢慢地我们也知道了这些讲究,也就挺注意的了。


兵团回忆:在草原上捡牛粪

像卷圈烧饼的牛粪

那时我们住的宿舍的屋角里都堆着煤和牛粪,有时牛粪并不太干,根本就点不着。好在兵团有的是柴油,我们每个屋都去要柴油,用牛粪沾上柴油,划根火柴一点,“腾”的一下牛粪就燃烧起来,底下放上几块牛粪,烧起来以后,再放进去煤,这样炉子很快热了起来。

一开始我们用牛粪引火,不敢用手抓,用手抓粪简直不敢想象,觉得很脏。大块的牛粪,用的时候需要用手掰成小块的用,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锻炼。刚开始是戴着手套抓牛粪,慢慢地我们也就入乡随俗地用手抓了。

很多时候环境也会改变人的,为了生存,我们都在改变着自己。那时的我们,受的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理想,我们都在刻苦地磨炼自己,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娇、骄”二气。

晾干的牛粪就是干草丝,没什么臭味,用手一掰就掰开,用来引火很好用。

没有煤的时候,我们的主要燃料就是牛粪,冬季为我们御寒。夏季,用牛粪烧水,清洁卫生,有时做饭。

牛粪是不花钱的燃料,大草原到处都是。为我们抵御严寒,帮我们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有句话叫“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意思是说鲜花吃了亏。依我看把这句话倒过来说就更有哲理了:因为有了牛粪的滋养,鲜花才绽放的更美丽!

兵团回忆:在草原上捡牛粪

看, 长在牛粪上的鲜花长得多滋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牛粪   兵团   毡包   牧人   内蒙古   臭味   枯黄   严寒   烧饼   辽阔   柴油   燃料   草原   冬季   鲜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