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芜湖市镜湖区的赭山公园有着四时不谢之花,终年常青之树,不仅景色秀丽,也是一席红色文化圣地。在这里,长眠着一位抗日名将——戴安澜。生来沐浴安徽的和风,为国捐躯后葬于安徽的尘土,戴安澜将军短暂的一生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呢?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戴安澜: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助妻识字,摒弃世俗苦化甘

燕雀亦有鸿鹄之志,自幼生于无为农村家庭的戴安澜于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北伐军司令部任副官连长。他的叔祖戴端甫便写信给戴安澜的父亲,让他把戴安澜从小订亲的王家姑娘接到广州完婚。王家姑娘也是苦寒出身,裹了小脚,目不识丁。而此时的戴安澜身为北伐军的年轻军官,才俊风华,前途无量。若用世俗的眼光看,两人的地位和条件可谓天壤之别。但是,戴安澜没有这样想。

1927年1月5日,他接纳了这位过门时连名字都没有的乡下姑娘,并给她起了第一个名字:荷心。何谓荷心?乃荷花之芯,花是香美的,但莲子芯是苦的。王家姑娘自幼吃了不少苦,一个没有文化的村姑嫁给一个连年征战的军人,日后还将逃不脱吃苦的命运。所以,戴安澜给妻子起名为“荷心”。

荷心嫁给戴安澜后,一方面操持家务,一方面在戴安澜的帮助下,开始识字念书。荷心原本就天资极佳,在一年多的勤耕苦读后,她居然能够独立地读书看报了。戴安澜非常高兴,1928年,他又给夫人起了第二个名字:荷馨。意为:有了文化,苦就变成了甜,盛开的荷花既美且馨香!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中国远征军》徐永革饰演戴安澜剧照



家教甚严,卫兵直呼子女名

国破山河依旧在,城春草木节节深。1927年5月3日,戴安澜随北伐军打到山东济南,日军借口保护侨民大开杀戒。戴安澜亲眼目睹着无数中国军民惨遭屠杀,怒不可遏,从此便种下了对日本强盗不共戴天的仇恨。不久,大儿子出生了,他给大儿子起名叫戴覆东,覆者,灭亡也,东,当然指的是东洋,即日本帝国主义,其意不言而喻。其后,女儿降生,他赐名:藩篱,意女子无法征战卫国,只要能扎好篱笆,保卫家园即可。再后,次子、三子相继来到人世,戴安澜给他们起的名字依次是:靖东、澄东。

戴安澜家教甚严,对家属子女的要求极为严格,从来不搞特殊化。曾经驻兵全州时,卫兵向戴将军的长子覆东 “立正”、“敬礼”,戴将军和蔼地向卫兵班长说:“以后我的家属、孩子来师部,不要喊‘立正’,行军礼。”后来,他又对卫士们说:“今后,对我的孩子不要称他们‘少爷’、‘小姐’,直呼他们的名字就可以了。”戴覆东读初中时,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除了学习上比别人刻苦外,在衣着、生活、与同学相处等方面,丝毫看不出是一个高级军官子弟。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中国远征军》徐永革饰演戴安澜剧照



血洒滇缅,壮志不违百姓敬

抵御外敌乃乱世男儿之命。1942年初,戴安澜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身先士卒,英勇歼敌。1942年5月16日大雨磅礴,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柱,当时又无药无医,伤口在如此环境下慢慢地发炎溃烂。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已流尽最后一滴血,于5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沙场殒命,年仅38岁。

当时的缅甸没有灵柩,士兵们将将军马革裹尸,硬硬生抬回了国内。7月8日,将军的灵柩先后经过云南昆明、贵州安顺和贵阳、广西柳州和桂林,最后运抵广西全州。灵柩转送每到一地,人民无不致敬默哀。据记载,戴安澜将军的忠骸在保山重新入殓,灵车在国内行驶时,“赫然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首高挑着将军殉难时的血衣”。

公祭之后,戴将军的遗骸葬在全州湘山寺附近的飞来石旁。抗战后期,戴安澜将军的遗骨移葬至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芜湖市民政局为烈士墓立了墓碑。现在的戴将军墓已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中国远征军》徐永革饰演戴安澜剧照



戴安澜(1904年—1942年),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戴安澜7岁入私塾就读,14岁拜桐城派学者周绍峰为师,19岁他考入了陶行知创办的安徽中学高中部学习。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革命烈士

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朱、彭联名诗作: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

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文章来源:印象安徽IMPAH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人物|皖籍抗日名将牺牲后,毛泽东为他亲题挽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黄埔军校   芜湖市   壮志   北伐军   外侮   马革裹尸   挽联   远征军   灵柩   全州   安徽   名将   剧照   中国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