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一个是虎口一个是碛口。虎口是当今的旅游热门,几乎尽人皆知;而碛口则是历史上的水陆通衢、交通要道,称得上是“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曾经的繁华让现在的世人难以想象。而当时的虎口恐怕则是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历史就这样让黄河上的两大跌口神奇的颠倒了一下。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曾经繁华热闹了几百年。为了纪念曾经的辉煌,在它的下游新建了一个大型的旅游雕塑“碛口号”。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历史上的黄河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帆樯林立、棹桨声声,可惜现在这一段的黄河上已经看不到一艘船舫了,只有一艘驳船般的“碛口号”寂静的停泊的沿黄路旁、黄河岸边。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碛口号雕塑的下半部分如实的反映了碛口的黄河地貌,嵖岈的暗礁和翻腾的浪花说明了这一段黄河的凶险。而船帮上壮硕船工奋力向前的棹桨,似乎让我们听到了昂扬的船工号子。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碛口号子,它盛行于碛口、丛罗峪、曲峪、克虎、八堡等5个乡镇全长100余公里的黄河河道中。碛口号子,具有协调、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用于鼓舞劳动士气,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而唱。领唱高亢嘹亮,振声呼唤,极具号召力;和声呐喊如雷,铿锵振奋。黄河号子,源远流长,真实地反映了船工的艰辛劳动和生活。而今已经成为了市级非遗项目。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船上装载了三大类货物:“酒”字的大缸里让人翻起了杏花村抑或老百干的猜想;黄河边上一片片的谷子地似乎印证了麻包里的丰收的农产品;而巨大结实的木箱里则装满了黄土高原上需求的各类生活用品。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碛口古镇因地形而得名,拼音念做[qì kǒu],很多人都会念错,甚至不知怎么念。我也是查过以后才知道。“碛”是指浅水里的沙石。本来万里黄河奔腾而下、一无所碍,但是黄河在这不到二百里的河道里遇到两大跌口。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虎口瀑布的十里龙池不难理解,但是碛口的十里乱滩的形成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毕竟黄河中是泥沙为主的。其实它来自吕梁山下的湫水河,每逢汛期山洪暴发的时候,大量的山石从吕梁山上滚滚而下,倾入黄河形成了高达数米的一道天堑。船舶行走到这里异常险峻,非撞即翻,因此只能卸货。碛口便成了秦蒙晋两岸三地水陆的重要集镇。正是这道天堑成就了碛口古镇。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黄河上有两大跌口 一个如闹市一个几乎被人忘记

据说碛口古镇最繁华的时候有三千多个店铺商号,名噪一时。遥想当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与现在的虎口何异?由此看到:时间这个怪物翻脸就是历史翻书。

碛口号雕塑是碛口古镇历史的缩影和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黄河   杏花村   黄土高原   吕梁   帆樯   船工   都会   天堑   号子   虎口   水陆   河道   闹市   古镇   雕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