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喜欢自驾游的人一般都不喜欢走回头路,我也不例外。在太行之巅小村松树岭中,特意打听下山是否有不同路的时候,老乡说村西也能下,山下就是“大河村”。怎么样?一听这村名就有意思吧?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我想村西这条小路当初修建的时候就是专门为拖拉机修的,又窄又陡又坎坷。下山路中仅遇到两台车,一台是上山修电路的,大概从山下就看到我车后的一溜儿狼烟,一头扎进野草中等我路过,真的很感激。另一台是快到山下时,一位老哥摇下窗户问我:上山的路好走吗?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他:如果您是老手就上,新手就算了。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由于山比较陡,下山的弯路很多,有些是发夹弯,甚至到了270度,经常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不容易走到水泥路上时,路旁一个牌坊映入眼帘:达柯村,正当为这个拗口的村名疑惑时,突然想起老乡说的“大河村”,这便是了!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故事《烂柯记》中的柯字是当斧子柄讲,达柯村的柯字却是当树枝讲。据传明初贾氏自山西洪洞县来此立庄。因为山大沟深,原起名为:"大沟村“。清康熙年间许氏自本县城关迁此。为使村庄兴旺发达,林繁枝茂,故更改村名为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井陉县志》载:“井邑处万山之中,类多不毛之土,总有岗坡林麓,率皆硗瘠,雨泽稍愆,便成赤地”。达柯村全村仅有耕地140余亩,且均为旱地。旧时丰年亩产不过百斤,歉年收入更微,除交纳地租和税赋,所剩无几。从村内的建筑上看和一些古道上的村落相比差距很大。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由于达柯村地瘠民贫、教育落后,识文断字的人很少。遇有灾难村民多求助于神祗保佑。因此在本村范围内,形成了多神信奉和多种崇拜。天旱无雨时,到龙王堂祈祷;无有子嗣后代,到全神庙求观音;遇有不公,拜关老爷求助;有灾有难求观世音菩萨保佑。长期以来村民在神祗院内栽树、护树形成了时代相传的自觉行为。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达柯村层峦叠嶂、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沿冀晋分界村庄周边筑有驴桥口、神堂口、达柯寨关隘。可惜没有提前做功课,所以也没有上山去找这些值得一看的宝贵遗留。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太行山区老乡的一句方言 让我误入山坳小村:达柯


有人说摄影是遗憾的艺术,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旅游何尝不是如此呢?

小提示:1 游古村落一定要往村里走、往山坡走,靠近公路的多为新房。2 一般村委会门前和古戏台前是村里最大的空地,是停车的好地方。3 老乡们非常喜欢攀谈。


作者简介:

王喜庆 微博:庄上九爷。军人出身却喜欢听着音乐、开着车、浪迹于山水之间。多平台原创专栏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欢文学的他居然写了百万文字于网上,而且图片比文字更专业;不足之处是尚有两个省份没有走到。

如若喜欢,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太行   洪洞县   井陉   歉年   老乡   牌坊   识文断字   城关   大河   赤地   神祗   山坳   小村   村里   方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