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更是脍炙人口,他的诗句读来胸怀宽广、立意高远,给人以酣畅淋漓、开阔胸怀之感。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据传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秉异才。《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王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也就是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原籍,祖上做官时移居到了绛州(今山西新绛)。后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也算是官几代了。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衡水市境内的一段漳河水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而今也将漳水的这一段支流称为滏阳河。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地处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此衡非彼横,不知为何竟也错传了千年。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衡水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中心,当年是水网纵横、土地肥沃、舟船如流、商贾如云。衡水为苏杭至京津、山陕至齐鲁的水陆咽喉,公元1457年,时任衡水的知县杨俨在其境内滏阳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后来此桥多次被洪水冲垮。明朝的嘉靖年间,十八酒坊之一德昌号掌柜徐庭用了13年的时间,募集了七万两白银在河面上修建了一座石桥,乾隆皇帝赐名安济桥。而这座桥后来成了衡水老白干的商标。不过就历史而言,老白干却比安济桥古老的多。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衡水老白干的酿酒历史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104年,汉和帝永元十六年所下过一道诏书当中提到“诏禁冀州沽酒”,当时冀州水灾,朝廷要求停止酿酒,节粮赈灾,可见当时酿酒业的规模之大。明朝时衡水老白干被列为国宴酒,出现了“古桃城,虽不大,烧锅却有十八家”的盛况。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遥想当年的衡水,滏阳河蜿蜒而下、穿城而过、游人如织、桃花盛开,河畔的十八家酒坊一字排开,酒幌摇曳、叫卖声声,此时此刻正是制作桃花粬的好时节。王之涣“春风得意马蹄疾”踌躇满志、策马而来,忽而被一阵氤氲隐约的酒气袭到,下马一尝,张口吟道: “闻香须下马,开坛十里香。”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绛州才子王之涣 闻香下马到冀州


这一口酒喝下去,王之涣尚未到任就喜欢上了衡水。不久便娶了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成了县太爷的乘龙快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冀州   开皇   武邑   冀州市   文安县   文安   德昌   北流   衡水市   东流   衡水   漳河   明朝   酒坊   黄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