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经过76天的风雨,2020年4月8日武汉重启。今天,武汉重启一周年#武汉重启#,英雄的武汉、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充满了活力,正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图源:天地图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位居中华腹地的湖北,不仅有醉人的秀丽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整理了几首和湖北有关的诗词,让我们从诗词中,一窥“九省通衢”湖北的人文积淀。


0 1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宜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说: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顺着万里长江,一路东下,“仗剑去国”,开始周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八百里三峡的崇山峻岭中出来,到了今天湖北宜昌,此地一片开阔,年轻的诗人不禁感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水交融的景象,如同李白的人生,将从湖北宜昌,展开壮阔的画卷。

当然,在诗的最后,李白还不忘故乡:身后的滔滔江水,仿佛自故乡四川而来,奔流万里,送别自己。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湖北宜昌,图源:宜昌政府网


0 2

《黄鹤楼》

[唐]崔颢@武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说:

据说,大诗人李白有一次经过武汉黄鹤楼,见到眼前的美景,诗兴大发。可一看楼上的诗,摇着头搁下了笔,还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其人,并不很出名,但这首《黄鹤楼》却流传千古。直到今天,游人们但凡登临黄鹤楼、见到长江两岸的风景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崔颢这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千载以降,崔颢与黄鹤楼,都因为这首诗,成为人们心中的传奇。

李白见到这首诗后,久久不能忘怀,仿照此诗,在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来与崔颢的千古绝句相颉颃。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武汉黄鹤楼,图源:网易


0 3

《咏史诗·江夏》

[唐]胡曾@武汉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解说:

祢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才子,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有一个大毛病——恃才傲物。孔融与他关系很好,向曹操推荐了祢衡。没想到祢衡竟然当众羞辱曹操。于是曹操便把祢衡推荐给刘表。

刘表知道祢衡恃才傲物,便顺水推舟,将祢衡推荐给当时的江夏太守——黄祖。祢衡见了黄祖,依旧是恃才傲物,一点都不给黄祖面子。最后,黄祖忍无可忍,在今天武汉的长江边,杀了祢衡。可刚杀祢衡,黄祖就后悔了,但事已至此,只有厚葬祢衡,以为纪念。

中晚唐时期的诗人胡曾,身过武昌(江夏),想起东汉末年的这段史事,不禁感慨万千,提笔写下这一首诗,如今,不论是恃才傲物的祢衡,还是才非长者的黄祖,都已化为尘土,只有这滔滔江水还在黄鹤楼外流淌啊。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武汉鹦鹉洲,图源:新浪博客


0 4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襄阳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解说:

鹿门山在今天的湖北襄阳境内,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此。孟浩然素有归隐之心,对庞德公心向往之

清晨,诗人乘船自汉江而至,随后舍舟上岸,登上昔日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此地清幽雅致,为难得的方外之地。

孟浩然作此诗时尚年轻,只是对庞德公及其隐居之地心向往之,但诗人依然怀着浓烈的进取之心,希图在仕途上大展拳脚。不过,到了晚年,孟浩然却真的在鹿门山隐居下来,不禁让人感叹,襄阳与孟浩然是否有着宿世的缘分呢?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襄阳鹿门山,图源:国汇优游


0 5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黄石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森森芦荻秋。

解说: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从四川调任安徽,沿长江东下时,途径湖北黄石境内的西塞山。刘禹锡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想起数百年前,西晋灭吴之战,欣然命笔。

当年,指挥西晋灭吴之战的王浚,沿长江顺流而下,面对吴国设在江面上的铁锁,西晋大军巧妙地将其焚毁,自此,对西晋大军来说,长江不再是天险,而位于长江下游的的石头城(今江苏南京),不得不放弃抵抗,君臣出降。而数百年后,面对滚滚长江,历史随着流水而去,剩下的,只有秋天的芦荻了……

据说毛泽东极爱此诗。1975年,为毛泽东伴读古籍的芦荻刚进门,毛泽东就让她背诵了这首《西塞山怀古》,当念到最后“故垒森森芦荻秋”时,两人会心一笑,自此,芦荻开始了文学侍讲的生涯。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黄石西塞山,图源:腾讯


0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黄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说: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有2年,当地人传言,此地便是当年赤壁之战的战场。遥想当年,苏东坡不禁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这阕千古绝唱。

与演义小说中记述的不同,历史上真正指挥赤壁之战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这位“大都督”,羽扇纶巾,神闲气定,面对百万曹军没有丝毫慌乱。只见周公瑾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疏忽之间,便打得曹军丢盔弃甲、仓皇北遁。

回到现实,苏东坡想到自己,受“乌台诗案”牵连,人生步入逆境,甚至两鬓已然斑白。不过,苏东坡就是苏东坡,谪居黄州,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在这里,进入了人生新的境界。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黄州赤壁(东坡赤壁),图源:百度


0 7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武汉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解说:

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并畅游长江武汉段。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即将建成,长江由天堑而成通途,真令人陡升豪迈之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此气势雄浑的诗句,也只有毛泽东的笔才能驾驭,而整阕词所彰显的那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气息,也正是50年代中期共和国所给予世界的印象。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慨,如果当年的巫山神女仍在,也会惊叹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诗词中的湖北:这些诗句,写尽荆楚大地千年沧桑

武汉长江大桥,图源:网易


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湖北。疫后重振的湖北,也比以前更加楚楚动人。当疫霾散去,我们看到的是春暖花开,繁华如昨。

是时候再来这片土地上走一走了。


-END-

编辑整理丨艺旅文化 triac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武汉长江大桥   湖北   庞德   襄阳   赤壁   黄石   故垒   恃才傲物   西晋   黄鹤楼   长江   武汉   鹦鹉   李白   诗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