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说上海人小气排外,旅居上海十六年,讲讲我的感触

即将离开上海很长一段时间,我要去远方旅行,所以,仅以此文献给我认识的上海朋友和我旅居十六年的上海!

有人总说上海人小气排外,旅居上海十六年,讲讲我的感触

⊙“小气的上海阿姨”⊙

“小夏,今天不要烧晚饭得啦,到阿姨这里来吃好了,正好今天我女儿回来了,阿姨烧了好多好多的菜!”我提着刚买回来的菜准备进屋,被房东阿姨拦住了去路。

我并不是怎么喜欢吃上海菜,我口味重,喜欢吃辣,上海菜太清淡又或太甜,但是,我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阿姨。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房东阿姨家蹭饭,算算一个月总有四五次吧,平常的时候,阿姨和房东大叔也总会送给我一些吃的,肉啊水果什么的,总之很多,差不多能吃回半个月房租!

从房东阿姨家吃过饭回来,隔壁与我同住一个房东的租客就跑过来与我摆龙门阵。

二人就着一壶茶一袋瓜子,海阔天空的胡吹海吹。

“房东真小气,这个月3块钱的电费零头他都不愿给抹去!”

胡吹之间,这名租客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小气?是你人品不行吧!”我打趣的回了他一句,然后笑着继续说道“我刚从房东家蹭饭回来,大鱼大肉的,人家怎么没对我小气呀?”

一时怼得他无话可说了。

房东,正是他口中典型的“小气上海人”!

同为租客,而且他比我来得还早,为什么我经常会得到房东的照顾,而他连3块钱的电费都得不到优惠呢?

难道真的是人品问题,当然不是!

⊙“小气的上海老板”⊙

毕业之后,我就去了上海。

去上海,我给自己的定位绝不是打工,打工,我没必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旅行,才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向往,毕竟年轻,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看看世界,闯闯江湖,追求自由,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上海,则是我最理想的目的地。

但是,我又必须打工,毕竟旅行也是需要吃饭的。

十六年的上海生活,我不停的换工作,直到自己开始创业,才停止了高频的跳槽之旅。

十六年,只要哪份工作让我不开心,我就任性的炒了老板,有时还把上司胖揍一顿了再走。

十六年,大多数工作只做了两三个月,而最后一份工作我却干了五年,直到自己创业才辞职!

作为一个跳槽之王,一份工作坚持干五年,让我自己都吃惊。

这份工作的老板是地道的上海黄浦人,同时也是员工眼里“小气的上海人”,流传间放大到“上海人真小气”的层面。

我刚进公司时,就是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小设计师,至于老板,我好像没那个资格能见到,老板小不小气,都是道听途说。

后来,由于我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成功打入了老板的眼皮子底下。

由于我的“能力出色”,两年以后我成功的上位了,成了有实无名的副总,又或像一个全能打杂的。

公司乱七八糟的各种事,老板都交给我干,包括他家别墅的装修,甚至他父亲去世后的丧事都让我帮忙,我的工作完全已超越了一个普通员工该干的事,到最后,连他付钱的密钥U盾都给了我,公司财务最后一关得从我这过,以至于,他都差点把二老板娘交给我帮忙打理了。

他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小气鬼”,由于我的万能,为他节省了很多开支。

他的“小气”似乎与上海人没什么关系,而是典型的精打细算商人思维,又或者是习惯于这样用人,毕竟我确实很“好用”,常常义务加班,把公司当成了自家开的。

常常很多同事都劝我没必要这样干,又没什么好处,老板“小气”得要命!他在员工的心里就是这样一个“小气”的老板。

这种在员工心中的“小气”其实是因为工资低,低于同区企业平均水平,而且没政策规定外的任何福利和奖金。

虽然他是一个“小气鬼”,公司的工资也确实不高,但是我还是个特例之一,记得有两年公司很不景气,差点倒闭,过年时,老板还是私下给我几个大红包,每个都不小于1W。

与我享受特例的还有几个老司机,他们算是元老,为公司鞠躬尽瘁若干年,过年有所表示是应该的,这是经营策略。

公司大部分员工和老人不可能有这个待遇,所以,老板则成了他们口中的“小气鬼”!

我与老板的关系从员工到朋友到师生,走过了五年时间。

最初的两年,我与老板是员工关系;两年以后,因工作,我和他的接触就越来越深,彼此也聊得很投机,观点也很相似,所以相处得自然融洽。

经常的,当其他员工都下班后,我则在他办公室里泡起了茶,一海吹就是半夜。

经常的,各种社交活动,特别是一些优质社交活动,他都会带上我,向一些“达官显富”引荐我,这为我后来创业创造了人际条件。

这个上海老板给了我一份收入并高的工资(刚开始进去月薪1800,我这个岗位有很多出自名校的优秀设计师来面试过,因为工资低,最终只有我这个最差的留下),然后我被雇佣了,我们成了主顾关系,然后成了朋友关系,再然后,我觉得我们成了师生关系。

因为除了1800块的工资之外,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从他的圈子得到了很多东西,还有常常私下塞给我的红包……这一切都是这个“小气”的上海老板给的。

后来,我自立门户成了他的竞争对手,当然,我对他的公司威胁小得微乎其微,常常还会赞助我几个客户,所以,我经常还会回去帮他做一些事,时不时还会约个茶约个饭!

⊙感触⊙

在上海旅居的十多年里,我身边接触的大多是上海人。

我经住过四个上海房东,有一个是我认为真的很小气的房东。他每个月会按时来收房租,在水电费上,能多算一分,他绝不会少算一分。房子的一些配置,他能少配就尽量不配,就算用不了,他也是尽量拖着,让你自己去解决。

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排外排穷排文盲。他的房客被分成三下五等,来自偏远地区,文化少干体力活的,他是嗤之以鼻的,翻白眼儿的。

这是个例,我还经住的几个房东,处得都很好,几乎家家我都蹭过饭,还有要认我做干儿子的,有要给我介绍上海女朋友,还有后来成为我顾客的,所以,即便离开后也没断了往来。

除了房东、老板,我还有很多上海朋友,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圈子,我并没感觉到他们小气和排外。

其中有个大少爷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就是我前老板的儿子,留洋海归,无论身份和地位,在公司里都是被仰望的存在,他却很喜欢去和一线员工打交道,有时候还会请流水线上的员工去吃西餐,啃牛排,喝红酒。

……

不知道什么时侯,上海人披上了“小气”“排外”的外衣,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只要提到与“上海人”有关的话题,总会听到这些声音。

但是,十多年的上海旅居,我却没有感受到上海人“小气”“排外”的一面。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理解接受融入”、“互相利用”层面上的。

无论在上海还是哪里,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观念与生活作派。你到这里来生活,如果你能学会了解理解他乡他人,并学会接受,你才能融入进别人的圈子,然后你才有认识与评价别人的条件。

比如在上海,你至少要能学会品尝上海菜,而不是厌恶上海菜,更不是把你家乡的所谓美食硬塞进上海人的嘴里。

还有就是“互相利用”,这个说法有些贬义,但却很实在,因为只有你对别人来说有利用的价值,别人也才愿意被你利用。

你都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别人为什么要对你大气?小气又何来?

当然,这个世界固然是有小气与排外之人的,无论是上海还是哪里,都会有这种人这种风的存在,但是,这只是个例少数例,而非只有上海人!

任何时侯,自己没有经历没有感触的事,都不要道听途说,盲目相信,盲目传言,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任何时候,当觉得被人“小气”“排挤”了,都应先审视自身!


接下来,我还会写几篇关于上海的文章,对上海旅行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关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排外   上海人   上海   小气   小气鬼   房东   阿姨   感触   典型   工资   老板   员工   关系   朋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