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但是你将战死,法兰西威名尽丧;

我们忠贞的友谊将在今天完结,

到了黄昏我们将悲伤离别。


——《罗兰之歌》

伴随着西罗马的崩溃,古代社会随之终结,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可能有影友好奇,为啥我一定要加个形容词来定论这段历史,因为人家 Dark Age 真的就是一个专有名词。。。

在公元500~1000年的时间里,法兰克王国完成了短暂的统一,之后神圣罗马帝国承接而起;我们熟悉的欧洲民族开始登场,撒克逊、日耳曼、维京等原本被崇尚希腊、罗马艺术者视作野蛮的民族发展出独立的审美,又随着战争和贵族联姻,形成了融合。

艺术领域最明显的变迁来自基督教快速扩张,教会题材占据了这个时期的主导;查理大帝在罗马接受教皇加冕,标志着宗教与世俗权力的合流。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罗马艺术的继承


在普遍的历史学观点里,这五个世纪的主流是迁徙、动乱和战争。欧洲受制于地形的分割,再也没有形成类似东方的稳定中原政权(这里额外插一嘴,西方的“封建”和中国的“封建”其实不是一回事,误会来自早期翻译的原因。中国的古代政治早熟,所以是一个明确的“帝国制”)。很多古典时期的技艺与传统就此湮没,希腊和罗马所标榜的自由、开明风尚业已荡然无存。

以罗马皇帝继承者自居的查理大帝主导下,昙花一现的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是被视作文化沙漠的中世纪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相比于其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功绩,查理大帝对于文艺的贡献,主要在于大量兴建学校,资助修道院成为当时的学术中心,而且支持对古典拉丁语文献的修复工作:既保存了几个世纪前的文化遗产,也孕育了后世的文学启蒙。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后世王朝将这座教堂定位为加冕的场所,前后延绵了三十代国王,新增的圣坛与瑰宝装点得更加富丽堂皇;普通民众把这里作为朝圣的地方,流传着用恶狼心脏欺骗魔鬼的传说。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进击的野蛮人


专门跑到Adobe的图片库,买了一张再现中世纪野蛮人的照片,让大家先来感受下氛围,然后开始下面的干货介绍。啊,罗马帝国居然就是被这帮山炮们灭亡了,我像心疼大明一样心疼罗马。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言归正传。当北方蛮族还是原始部落的时期,就已经萌生了最初的工匠技艺,来制作驱魔的法器。在与罗马帝国的长期征战中,野蛮的文明接纳了基督教的理念,并且产生了奇妙的融合反应。

这种风格的作品,保存至今的是那些福音书的插画。圣经中的人物、故事替代了部落原本的神祗,成为创作的素材;绘制的细节上,却与同时期延续罗马风格的拜占庭帝国作品大相径庭,明显保留着生硬、粗糙的痕迹:虽然画面能够做到多而不乱、实现设计与色彩的统一,但是人物的面孔显得生硬、古怪,依然是蛮族用来刻画原始偶像的手法。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正如东亚的土地上,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后,快速接受汉化的同时也为华夏文明注入新的风俗和审美;欧洲的蛮族与基督教结合,给传统的西方艺术带来的新成分,让其与拜占庭帝国分道扬镳,酝酿出一些崭新的东西来。


缓慢的创新


古典时代赞助艺术家创作的希腊、罗马贵族,大多秉持开明的观念,允许艺术家大胆尝试新的风格。进入中世纪,最大的甲方爸爸变成了保守的教会势力,艺术创作的风气也倾向复古:既然照抄现成的样本就能哄得委托方开心,何必冒着风险去挑战新的方法?

好在依然有大胆的艺术家在带着铁链跳舞:既然无法改变画作的主题和布局,就从情感上做文章。经常被拿来举例的就是下面这组不同时期《圣马太画像》,同样是记录埋头写作的画面,前者是中规中矩的古典技法、刻画了一个彷如老学究的形象;后者则利用弯曲的线条和夸张的躯干细节,让画面注入了激动和敬畏的情绪,让读者看后心潮澎湃。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这对于美术发展的历程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希腊画作通过几何透视的原理还原真实看到的场景,而如今,艺术家开始在摸索在画面中展现心灵的活动。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介绍了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中世纪前半程的数百年时光里,欧洲美术对传统的继承、对蛮族工艺的融合和对自我的创新。

这些东西对于摄影没有直接的提高,但是我觉得喜欢摄影的朋友,值得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欧洲   拜占庭   开明   基督教   王朝   希腊   干货   罗马   罗马帝国   帝国   中世纪   大帝   艺术家   画面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