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作为每年都去青海深度旅拍的摄影师,我敢说很少有人比我更热爱这块风景秀丽的西部高原了。正是因为如此,看到原本纯净的土地上如今群魔乱舞,心里才会愈发难受。所以犹豫再三,顶着被骂的风险,动笔撰写这篇文章。


青海怎么了?


这次去青海旅拍,一路很多事情弄得非常不愉快:当地旅游业已经陷入了魔怔的状态:什么都想着捞一笔钱,却又急功近利,不知道保护自然环境才是生财有道的法门。

在俄博梁,我们遇到了有组织的闲散人员用越野车封路,蛮横地声称“这里被人包场了”;在艾肯泉,难得一见的地貌环境被做成了户外菜市场,当地人为了赚钱、摆起了烧烤摊招揽生意;在翡翠湖,原本绝佳的观星场所被光污染完全覆盖,纯净的银河下方沦落成“红灯区”。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景区封路的闲散人员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艾肯泉的烧烤摊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翡翠湖严重的光污染

一切行为的结果,就是搞得游客身心俱疲,当地人却依然处于贫困和落后的境地——青海至今在全国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倒数。我所能做的,便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客观条件相当却做到国富民强的新西兰,其旅游业的政策于青海的借鉴。


为什么是新西兰?


老实说,我要是拿其他发达国家来对比,比如德国、美国,可能就会被反驳:这些是有技术积累或者独家优势的老牌强国,客观不具备可比性。但是新西兰则恰到好处,各项条件均与青海类似,甚至稍有不如,完全可以拿出来比一比。

第一,人口

新西兰现有人口488万(2018年),面积接近27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18.4。青海人口562万,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7.8。

所以想拿外国地广人稀说事的朋友可以歇歇了,新西兰人口规模与青海接近,实际密度还要高出一倍不止。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第二,地形


有人会说,青海处于西部高原,适合人类定居的地方很少。好巧不巧,新西兰也是如此:北岛遍布火山地貌,库克山脉横穿南岛,真正人烟繁华的也只有奥克兰等若干个沿海城镇而已。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第三,经济结构与产业


新西兰是发达国家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其实大家结合自己印象就能猜到大概,这货跟欧美相比,压根没有什么知名工业公司和高等学府,自然不存在所谓领先的科技。我引用世界银行的官方数据:其支柱产业就是农牧业和旅游服务业,后者占比大约7成,对青海的参考性极大。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第四,外部环境


新西兰虽然是英联邦成员国,但是孤悬海外,隔壁的澳洲也只有2000万人口。据我所知,英国政府可没有弄出过“大洋洲大开发”的援建项目、拿着真金白银和扶贫干部去给新西兰搞建设;任何外国旅行者去新西兰度假,比14亿国内群众去青海要麻烦多了,毕竟签证、长途机票都是现实的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新西兰人均GPD目前4.1万美金,吊打青海的人均6400美金。但这还不是本文的主题,我真正想吐槽地是:人家新西兰旅游业压根没有发疯一般地处处钻营着捞钱;相反,大量国家公园不收门票,政府给游客提供免费的受伤治疗。似乎于比较中能够得出颇有些讽刺的结论:越是不操心赚钱的人,越是能赚到钱。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新西兰是怎么做的?


我就结合自己在新西兰的旅居经历,介绍下这个南太平洋岛国为了增加旅游行业的竞争力所做出的的努力吧。


第一,国家公园:压根不收门票+提供专业服务


与国内那种稍微出名就要做成景区、然后收门票赚钱的方式不同,新西兰的诸多国家公园,压根不收取费用的。他们最多只是在步道的入口处放个捐款箱,愿意支持的游客可以塞进去一些零钱而已。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相比之下,新西兰政府 Department Of Consevation 部门在给游客提供专业服务方面,则用心得多。他们不仅出资于各个国家公园建立完善的户外营地,并在官网提供详细的线路信息和天气预警。

下方是DOC官网的截图演示,木屋Hut会有配套的饮水净化装置、紧急求援通信、储备的柴火和砍柴工具,以及室内的壁炉用于冬季取暖。除此之外,不同难度级别的线路,DOC都有详细的配图PDF,显示线路及预估里程和天数、沿途营地分布、取水位置等户外所需信息。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让世界各地有消费能力的高端客户都愿意前往。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回首看到,国内的地方政府把公共自然资源当摇钱树外包给商人,承包商又只想着多卖门票、搞交通费,巧立名目设置各种乌烟瘴气的收费项目,原生态的环境被破坏得不成样子,通畅的信息渠道和专业的户外保障设施更是没影的事情:这些都无异于买椟还珠。


第二,灯光管制


其实正如我开篇就提到的,包括青海在内的很多国内景区,审美水平还停留在“灯红酒绿昭显繁华”的阶段,压根没意识到这些霓虹灯、广告巨幕是破坏风景的光污染,我想稍有品味的人都能看出其土气、掉价。

目前,新西兰南岛的Tekapo地区已经建成了世界首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夜幕降临之后整个小镇就开始灯光管制,连开车都会有严格的限制。我们在南半球最富裕、且人口密度也很高的城镇,反而能看到比国内最贫瘠、荒凉的省份更加通透的银河,算是极大的黑色幽默。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第三,ACC法案:游客受伤、治疗全包


作为外国游客,在申请签证的官网就能看到新西兰政府对于ACC法案的介绍。旅途中遇到受伤的情况,直接联系政府,他们会配个翻译来指导你去医院治疗并承担费用。这对于热爱户外的旅行者来说,是个极大的保障。而且新西兰的纳税人也知道其吸引游客、拉动经济的作用,所以非常乐意缴这份ACC专项的税款。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第四,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品牌


我记得已经不止有一个媒体吐槽过,国内的景区大同小异:满眼都是从义乌买来的纪念品,清一色安排骑骆驼和沙滩越野这种烂大街的收费项目。这次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带头在水面上弄了网红桥,然后青海的翡翠湖也马上跟风整个类似的,看得我一脸尴尬。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相比之下,新西兰的特色名片多了很多:《指环王》系列电影所保留下的霍比特屯、土生土长的毛利文化、一年一度的“澳新军团纪念日”活动和圣诞节大游行、神兽羊驼、汉密尔顿热气球节等等。

这些活动里面,有些本身就是收取门票,有的是免费但是当地旺季的住宿、餐饮等都不便宜。但是很多游客都表示,只要能看到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场面,这个银子就是值得的。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第五,方便自驾+建立完善公交旅游体系


可能很多对境外旅游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不少国家由于地广人稀、公交运营不如国内那么密集,容易陷入“没有车就没有腿”的情况。但是诚心在做旅游生意的新西兰,不仅给自驾的车辆沿途做好了景区停车的规划,而且还建立了完善的公交旅游体系。这样除了开车,长辈、背包客和不熟悉右舵驾驶的国际游客,能够通过 IntercityGreatsight 两大巴士公司抵达境内绝大多数旅游景点。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并且,新西兰开发了专门的观光火车专列和连接南北岛的旅游轮渡,车厢或者船舱都配备了观赏的窗口。国内这几年虽然号称“基建狂魔”,但是我在青海的旅游体验来看,绝大多数景区只能要么靠专门的旅游团包车,要么辛苦地奔波上千公里来自驾,并且不少地方停车规划很落后,只安排个村民在路口负责收钱、啥都不管。

疯狂捞钱的青海旅游业,能否学习下人均GDP4万美金的新西兰?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介绍了青海旅游业急功近利却事倍功半的现状,以及客观条件近似的新西兰于旅游服务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巍峨的雪山、清旷的天空和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是属于全体人类的美景。有南半球的经验在前,我希望青海的旅游行业能够改变思路,做到站着把钱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新西兰   青海   旅游业   旅行者   地广人稀   南岛   旅游   景区   地貌   门票   国家公园   户外   人口   游客   疯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