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教养》:每个父母都在手忙脚乱中把孩子养大

当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她关于孩子、关于教育的话题也就会更多,思考更多。孩子在长大,女人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是对于自己的教育。

而怎样是最好的教育呢?却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特别是像汪珺这种生活在中国和外国两种不同文化圈之中的人,她见识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不同的表现,她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就有了更深的反思,她就有话要说,也就有了这一本《笨拙的教养》。

《笨拙的教养》:每个父母都在手忙脚乱中把孩子养大

关于教育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好的教育的定论却没有,每一套教育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也都能自成系统,这就给任何想通过书本学习教育的人带来迷茫。汪珺也一样,最开始她生儿子的时候,她也一样想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满足自己对于教育的求知欲,但这好像解决不了任何的实质问题。最终她也只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观察中前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一个父母也都不一样,教育方法也就不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汪珺给孩子的教育中,她也有被孩子打零分的时候。但这不是对她的否定,至少孩子敢于说出实话,而母亲也关注到了孩子的反应,也就有了改变的可能。对孩子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父母可以和孩子有一样平等的视角。平等的看待孩子,同时关注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中长大,对于孩子的教育,适当的时候就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笨拙的教养》:每个父母都在手忙脚乱中把孩子养大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汪珺在他儿子宇宇只有几周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阅读的能力,不断用带文字的卡片在他眼前闪过,而宇宇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成绩极好。这是汪珺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在小时候不断的宣导要考上哈佛大学,这成为宇宇的目标,而这一目标也深深地扎根在了宇宇的心中。当她们参观牛津大学的时候,宇宇的一句:“我可以本科先上牛津大学,研究生再上哈佛大学吗?”也让汪珺认识到了这种灌输对于孩子的影响。孩子失去了自己选择的权利,而把未来的人生定死,如果他不能考上曾经理想的大学,难道他这一生就不能幸福了吗?这是在教育中一定要注意的地方,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孩子必须要为了自己的幸福做出努力,而不是既定的目标。

《笨拙的教养》:每个父母都在手忙脚乱中把孩子养大

父母要不断学习;给孩子以适当的自由,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这些只是教育的起步阶段。父母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陪伴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批评和鼓励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而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各种优良的品格是对于孩子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远高于对他们的学业教育。这恰恰又是大多数中国家长所忽略的,但又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任何父母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真正的人,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于社会有贡献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笨拙的教养》:每个父母都在手忙脚乱中把孩子养大

汪珺也是在教育中摸爬滚打的走了下来,在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到了她的彷徨、无助,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她的反思。任何的父母都应该读一下这本《笨拙的教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给自己的教育开辟一条更适合的道路。#干货分享读书会##全民荐书人##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养   笨拙   牛津大学   零分   哈佛大学   父母   孩子   手忙脚乱   中国   平等   儿子   能力   幸福   方法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