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吃遍江户》:吃的是美味,吃的也是历史,吃的还是文化

吃是人的天性,孔子曰:“食色性也”,就连他老人家也抵不过美食的诱惑。中华是美食的大国,而我们的美食又以煎炸炒焖煮为主要特色,中华美食更注重食品搭配的复合味道。而在世界美食的圈层中,日本美食无疑是独具特色的存在,它们更讲究食品本身的味道,因此日本美食的食材也就更加简单,更加注重形色香味。

《四口吃遍江户》:吃的是美味,吃的也是历史,吃的还是文化

如果我们提到日本美食,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所可以经常享受的美食,我们能想到什么呢?寿司无疑是首当其冲的,而和它可以相提并论的荞麦面、鳗鱼饭、天妇罗等。这些都是日本最常食用的美食,可以说他们构成了日本食谱的大部分。而它们都产生于或者兴盛于日本江户时代,关于他们的整个发展历史,关于为什么这些食物会成为现在这样的状态,这就是日本饮食文化史研究专家饭野亮一的这一本《四口吃遍江户》所带给我们的主要内容。

《四口吃遍江户》:吃的是美味,吃的也是历史,吃的还是文化

也许对于绝大多数饕餮者来说,吃只管吃,味道好,大快朵颐既可,味道不好,放弃而已,干嘛要费劲的了解这些食物的前世今生的。但是对于学者或者真正的吃货来说,吃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吃也是一种文化,吃的也是一段的美好的历史。我们也许吃着和古人相同的食物,也许吃着和过去完全不同的食物,但这些食材是怎样的影响着我们的口感?怎样发展成现在的状态?当我们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是不是也能给食物增加另一层味道呢?

就比如日本食用最多的寿司,它的整个发展历程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现代所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握寿司。也就是现场可以制作的寿司,把米饭和各种食材用海苔包裹,再握紧压实的制作方法。但这种寿司出现的时间很晚,是寿司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而出现的,是为了方便食用而进行的不断改良的结果。

最早的寿司是熟寿司,需要把盐渍的鱼跟米饭一起放在容器中,压上巨石,经过长时间发酵而制成。而这种制作工艺非常耗时,这种出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工艺,正是在江户时代有了根本的改良。他经过了生熟寿司、早寿司的发展,让寿司成为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吃到的食物。而这一速度依然不够快,后来又有了竹叶寿司、松寿司一直发展到握寿司,这都是一个不断向方便携带、方便食用的发展历程。

《四口吃遍江户》:吃的是美味,吃的也是历史,吃的还是文化

现代,寿司已经成为最为便捷携带并食用的食品,无论在日本,甚至在以汉堡为主食的美国,都能得到大量民众的热烈响应。它的这种制作工艺,它既能保留食品的原始味道,又把几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增加了口味的层次感,还非常有营养的食物,都无疑让它的发展更加顺遂。

寿司是这样,而书中介绍的其他三种食材,荞麦面、鳗鱼饭、天妇罗也都有着完整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内容。

《四口吃遍江户》:吃的是美味,吃的也是历史,吃的还是文化

打开这本书,走进日本的江户时代,跟随着这些食物的演变过程,走进那曾经的路边小摊、美食店铺,去细品舌尖上的美味,去体会那历史的沧桑,去走进江户时期生活的烟火气之中。一本书可以带给我们如此多的精神享受,何乐而不为呢?#阅读的温度##全民荐书人##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盐渍   饕餮   孔子   历史   鳗鱼   日本   寿司   米饭   美味   也就是   味道   食物   状态   美食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