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桑叶,镌刻着浓浓的乡愁

片片桑叶,镌刻着浓浓的乡愁

片片桑叶,镌刻着浓浓的乡愁

周安才

听一位朋友讲,不要小看农村的桑叶,它可是一大宝贝呀!

前日的上午,我带着小孙子驾车30分钟来到曾经工作过的农村秧田边看桑叶。走到一颗硕大的桑树脚下,只见青青的、绿绿的桑叶长满各个枝条。伸手轻轻一摸,一股别样的桑叶味便扑鼻而来。

正是这个浓浓的味道,勾起了我对家乡几十年那挥之不去的眷恋和滚烫发热的乡愁。

我的老家座落在川北仪陇的一个小乡村。儿时的小乡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每个生产队都要栽种桑树,发展养蚕业。每到养蚕季节,公社都要向各个大队、生产队下达养蚕任务,分配蚕茧上交指标。

我们家的院子大、房屋多、房间宽,是生产队定点养蚕地点。每年领回蚕种后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首先是把石灰泡成水把养蚕的几间屋子刷白消毒,然后闭门用硫磺猛熏;其次是把撘蚕架的竹竿、簸箕、蚕网等用具搬到河里浸泡,洗净后晒干,再搬回家搭蚕架。

往河里搬竹竿、在河里洗竹竿,往往是我们这些半大小伙子责无旁贷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乐此不疲。因为我们把竹竿一放进河里便会扎成竹排,从上游划到下游,一边划,一边笑,一边闹,还一边唱着“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伙伴们唱完歌曲,就相互打水仗,放飞的喜悦,把沿河两岸的桑树叶和披满绿装的庄稼搅腾得无比欢乐。

蚕宝宝一天一天在长大。为了确保蚕宝宝每天桑叶吃得饱、吃得好,我和全生产队的男社员们通宵达旦地摘桑叶,有时候本队桑叶不够,还得跑到隔壁大队、甚至更远的地方摘。女社员们在家里给蚕宝宝换网、清理拉下的蚕屎。她们的工作又大都在中午太阳最大、温度最高、肚子最饿、容易换困的时候进行,如果不及时清理掉蚕宝宝拉下的粪便,蚕就容易得病,如果出现这个情况是谁都担当不起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女社员们尤为忙碌,忙碌得顾不了左右。记得有一天中午,隔壁一位大嫂将自己刚能爬、能坐的小宝宝放在一边就去换蚕网、清粪便了,这个时候,宝宝爬到了蚕簸箕的旁边抓起里面的蚕就往嘴里喂……。

我最犯愁的就是半夜起来给蚕宝宝喂桑叶了。每当我半夜睡得最香的时候,我的妈妈、嫂嫂们就要大声地吼叫我:“快起来去喂蚕了!”想到父亲的严厉,我再困、再不情愿,也都得揉揉眼睛赶紧起床。来到蚕架旁,当我抓起一把桑叶撒在簸箕里时,蚕宝宝立马就会爬到桑叶上面并发出“沙沙”的吃叶声。这声音,仿佛是蚕宝宝在寂静的夜晚,为辛勤劳作的人们献上的、最动听的催眠曲,并祝福人们好好休息,好好生活。

乡愁是什么?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说:“乡愁是那间回不去的老屋子,是离家时的那条小路,是妈妈在风中挥动的手,是诗人笔下到了都改不了的口音……”。可我要说,乡愁是永远无法抹去对故乡的那一丝丝、一缕缕的美好回味,他像一碗甘冽的水,他像一杯浓烈的酒,他像一朵不散的云。今天,一片片小小的桑叶,便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对儿时的回味,一股浓浓的乡愁便涌上心头。

人生一路,谁能永远有春风相拂,夏花相伴,秋实相依呢?辉煌总会有落幕的时候,澎湃总会有平静的时候,大红大紫总会要归于素简的时候,觥筹交错总会要归于一粥一饭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内心总有乡土、乡情、乡愁相伴,平淡的退养生活也会盛开出烂漫的山花。

片片桑叶,镌刻着浓浓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桑叶   乡愁   蚕宝宝   簸箕   养蚕   桑树   生产队   社员   竹竿   粪便   河里   大队   儿时   两岸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