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是由北宋的两座边寨“羊牧隆城”与“德顺军”,“隆”、“德”的首尾二字命名。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名字的由来

本文视频版: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宁夏隆德县

羊牧隆城,又名火家集古城。地处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附近。这里后来改名为隆德寨,也就是隆德一词的前身。与上集讲到的平凉市“陇上旱码头”不同,西夏建都立国之后,隆德这里就是宋、西夏之间的军事前沿,素来有“关陇锁钥”之称。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高速口

宋真宗年间,北宋名将曹玮在陇山西侧先后修筑了笼竿城、羊牧隆城、静边寨以及得胜寨,史称"山外四寨"。四寨依好水川及瓦亭川两条河相互连接,占据了地利的优势,控扼住了陇山以西进入关中的交通要道,增强了渭州西侧的军事防卫。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羊牧隆城

这里由北向南纵向排列有三条边壕,它们由陇山向西层层推进,十分有利于阻截西夏骑兵,是宋军早期"弹性防御"战略的鲜明体现。边壕与堡寨共同形成有机军事防御体系,有效守卫了北宋的秦、渭二州。这么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竟没有阻截住西夏的入侵,使得这一次大败给今后的世世代代敲响了警钟。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山顶

上世纪70年代,宁夏西吉县一个生产队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在一块农田中发现大量尸骨,层层叠叠足有2米厚。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好水川之战

经过专家探查,这些尸骨包括人骨和马骨,均有刀砍、箭射的痕迹。经过一番探查后,学者和农民们协力将这些尸骨重新掩埋,学者之后感叹道:“如果文人做了汉奸,能量之大简直难以想象,真是国家的灾难!”到底发生了什么叫专家这样说呢?让我给你细细讲来: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公共设施

由于科举制的蓬勃发展,大量地方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中央做官,可是更多数的人都是名落孙山。陕西华州士子张元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屡考屡败,张元认定导致自己怀才不遇的原因就是皇帝昏庸、大臣奸邪,逐渐地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怨恨。自然,大宋不容我那我转投别国好了!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县城

张元听说,西北党项首领李元昊悍然称帝,正与北宋激烈交战。他认为李元昊此时用人,可能会有他的用武之地。于是拉上了他的好友吴昊一齐去往河西,准备在西夏国干出一番事业。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新城

两个落魄文人到了西夏后,利用计谋成功面见了李元昊,并借机向其表忠,最终得以重用。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李元昊

张元二人凭借对北宋的了解,屡次建议李元昊出兵骚扰北宋边境,并且屡破宋军。忍无可忍之下,宋朝派出史无前例的大军讨伐西夏。张元见宋军来势汹汹,要李元昊诱敌深入,并命令前方军人假装战败,将宋军引入好水川之后。李元昊聚集10万大军将宋军杀得全军覆没。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好水川局势图

这次战役,宋军及平民共折损七万余人,高级将领几乎全部战死。层层叠叠的尸体堆积如山惨不忍睹。此事导致西北边境几乎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宋仁宗悲痛得三天吃不下饭。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西夏北宋局势

看着同胞堆积如山的尸体,张元和吴昊二人不仅不悲伤,反而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高兴得手舞足蹈。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西夏北宋局势

之后,在张元的献计之下。北宋的长安几乎不保。李元昊认为不如见好就收,可张元的梦想是颠覆北宋。在两者的价值观产生严重分歧之下,使得张元、吴昊二人失去了利用价值,最后郁郁而终。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古柳公园

后来的北宋意识到了文人做汉奸的可怕,因此改革了科举制度。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以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科举考试

近年来,出于国家的扶贫政策,对西海固特困片区特别的重视。使得宁夏各县市在近10年左右的变化都非常的大。相比于十年前的隆德县来说,几乎又扩大了一个同样规模的新的城区(若是将近10年来对老城区旧房改造的面积也算上的话)。现在,我们能感受到的隆德老城区仅有如今规模的1/5这么大。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新城老城分布

本文视频版: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宁夏隆德县

在隆德的老城区里,大部分面积都由居民区和学校组成,人民路是隆德县的中轴线及商业中心、位于这条路的华天广场、星兴购物广场、多元广场以及燎原购物中心几乎囊括了隆德全县人民对于消费的需求。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隆德市中心

发源于六盘山西麓的渝河与全县几十万人的生息繁衍息息相关,这条河位于静宁县葫芦河的上游,随着葫芦河河水南下最终汇入渭河。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渝河

由于河流所处的特殊地势,1959年,当地政府在城西建了一座大坝,将向下流淌的榆河河水拦腰截断,形成了相当于整个城区大小的三里店水库,对县城的环境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渝河夜景

可是好景不长,那个时期,重工业企业纷纷上马,使得榆河成了一条白色泡沫堆积、黑水排放、异味熏天的臭水沟。随着近20年的环境整治,榆河沿岸披上了绿装,形成了一片颇具规模的湿地公园。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整治后的水渠

尤其是三里店水库北岸,隆德县政府、职教中心及人民医院的正前方新建成的三山公园,将这座水库精心装点,使得在大家印象中荒芜贫瘠的西海固山区成为了一片绿意盎然的人间仙境。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三山公园

依托沿湖而建的312国道以及青兰高速过境,带来在宣传上的优势,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给来来往往的过客以及其深刻的印象。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三山公园

隆德县城有三景,除了西边的三里店水库之外,还有中间的笼竿城及东边的古柳公园。位于县城中部的笼竿城城墙及城门给山清水秀的隆德带来了浓厚的古韵。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古柳公园

视频开头说隆德的历史时就已说过,曹玮为了抵御西夏建了“山外四寨”,笼竿城就是这六盘山山外四寨之首。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陇干城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陇干城

笼竿城建于1014年,为宋真宗时期曹玮与秦翰在武延川打败了居于宋夏缘边的蕃部—章埋族。为了加强对今固原地区的防御而建立的城池,取名自笼竿川,也是陇山主干的谐音。1011年9月,曹玮请求朝廷在笼竿川建城。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陇干城

因当时这个地方只有零散几户村舍没有遮蔽的地方,在这通往西夏的要害之地建城驻兵,城上配以弓箭手便可镇守住大宋边境。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陇干城

三年之后,笼竿城修建完毕。又是一个三年,笼竿城城壕挖掘完毕。在之后的数百年里,这里先后经历了宋夏好水川之战、宋金夺德顺之战、元金成吉思汗破德顺之战、明末李自成破隆德之战、清同治年间回民义军三破隆德之战以及解放初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解放隆德之战,外加发生于1920年的海原8.5级特大地震,使得这座城变得残破不堪。如今这座城已经被重新修建,算是为这座见证了数次兵荒马乱的古城予以最高的敬意。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陇干城

最后快速说一下古柳公园,我在讲述平凉市时说到了柳湖公园的左公柳。位于隆德县古柳公园中的柳树就是现存不多的“三千里左公柳” 较为密集的地方,所以这里是专门为老柳树建的公园。该公园起初命名为左柳公园,这些古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里的古柳栽植于1874年,经过100多年的生长,主干底部粗壮得一个人难以合抱。尽管下部的树皮已开裂,但依然枝繁叶茂。经过西海固百年干旱的摧残,它们能够幸存下来真的是不容易。

文人汉奸投奔敌国 致使北宋7万人命丧于隆德 后人感叹其为国家灾难

古柳公园

本文视频版: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宁夏隆德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隆德   真宗   平凉市   北宋   文人   隆德县   干城   敌国   宁夏   西夏   科举   尸骨   汉奸   水库   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