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闲来无事,一天上午与好友带着相机,来到了丹东浪头镇原空军场站,准备参观一下附近的溥仪东行宫。

虽然家住丹东,但一直也没来过这个现存古迹的地方。

春末夏初,眺望到了小山包上被绿木葱葱拥抱的一座日式混凝土楼房建筑,这就是略显神秘的溥仪东行宫。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建筑物对着的是一层层步行的台阶。便开车从侧面坡路行驶,三两分钟便到达了行宫跟前。可楼房建筑的周围已经围上了施工工地用的蓝色铁板围栏,上面写着“某某设施和施工,禁止入内”。

在道路端头、围栏外的空地上,十多个大妈正在跳着广场舞。其中一位看见我们一副失望的样子,便满脸笑容地告诉我们:围栏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便门。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延长的围栏周围绿树成荫,空气新鲜,一些“大爹”们也聚集在这里,或下棋,或闲聊。我们整整绕了围栏一圈,却没发现那道入口。

大妈看我们无功而返,索性当起了向导。走到不远处,她在一个不显眼围栏处踢了一脚,敞开了一人身位宽的缝隙。难怪我们没有发现这道机关。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眼前,就是曾经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溥仪东行宫吗?这座由日本人设计、中国工匠施工的混血儿建筑,其来世今生和命运多舛的经历,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直到事后通过查阅资料,才略知一二。

在行宫楼体正面墙上,镶嵌有一碑石,上面的“定础”二字格外醒目。定础即奠基的意思,落款是“皇纪二千六百年八月”字样,证明该楼奠基于1940年8月。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据说,溥仪东行宫,是专为溥仪“巡幸”安东(今丹东)时所建的下榻之所,日本人设计理念和中国工匠技艺,都在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三层独楼上,从风格乃至细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1943年5月,溥仪“大驾光临”安东,在3天的活动中是否入住东行宫,正确答案已经化为日军溃败后销毁资料的灰烬中。留下的只是两种猜测:东行宫虽然基本建成,但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溥仪改在在镇江山公园下榻;溥仪不仅住进行宫,还在园林里亲手栽种了一棵多叶针松。这个迷离的过往历史,总会让人猎奇,期待着新的发现新闻不断发生。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皇帝”住没住过已经无法考究,但苏联和中国军人,以及普通的游人,肯定住过这里。1945年抗战胜利至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行宫楼房由苏军接管,后为解放军空军部队使用。1996年,一位投资人将当时已经破落的行宫修葺一新,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和笼罩着神秘色彩的皇帝行宫,成为供众人参观游览、餐饮娱乐的“东行宫宾馆”。然而,好景不长,热闹几年后东行宫,不知什么原因遭到遗弃,失宠后重归落魄。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如今,当走进已有80年历史、“勘察丹东旅游资源的一只罗盘”的东行宫,已经从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沦落为破衣烂衫的乞丐。当年行宫内卧室、餐厅、舞厅、小影院应有尽有。其中,舞厅安装了双层地板,周围墙壁全是镜子,尽现奢靡豪华;卫生间的落地式月牙形坐便,造型和时尚不亚于当下;颇具欧式建筑风格的塔楼旋转而上至眺望台,可观城市全景……可所有这些,都成为了过眼烟云,或见证者的讲述。而现在来到行宫里看见的,却是坍塌的屋脊、脱落的棚顶、破损的门框、发霉的墙壁、零碎的陶瓷、掉漆的壁画、横七竖八的沙发和座椅……落脚之处,尘埃与垃圾,一地的叹息!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行宫的衰败与乱象,不仅仅病入膏肓在五脏六腑,其楼体外表也是满目疮痍。正门廊柱上的绕柱盘龙色彩斑驳,浑身的郁闷;门楣上牌匾字体金漆脱落,隐含赤裸裸的讽刺。只有门口那棵1000多年树龄的松柏,依然刚劲,独善其身。朱窗残破不堪,偶尔还有小树长在窗台或墙壁上,怯怯地摇晃着枝叶的羞涩。偷门窗、砸玻璃、掏麻雀,宅子已经没有完整的体面,让人知道了什么是破窗效应,心情变得稀碎稀碎。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行宫一副憔悴的样子,还在于丢失了那些宝贵的“精气神”。在一位老人记忆细胞中,还储存着两处难得的片段:中厅棚顶曾纵横镶嵌着许多排球大小的水晶球,可自然采光,白天室内无需点灯仍光线十足,因房顶年久失修漏雨水晶球拆掉后,室内从此一片漆黑;行宫外墙拼接着大小不一的条石,重新修缮的工人将条石编号后取下,待重新安装时,发现无论如何总有一小块装不上去,无奈只能舍弃,原有的美观留下的是一层遗憾和无解。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不过,面对当年恢宏华丽的宫殿式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危在旦夕的窘境,有识之士深感惋惜,拯救行动一直在持续。有人发起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为千疮百孔的东行宫进行挽救;也有自发组成志愿队,对东行宫进行了维护,对门窗、墙壁进行修复。还有的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加强对溥仪东行宫保护和利用,推动了修缮工程已纳入省文物保护工程计划。还有,每逢节假日,浪头镇的义工们都要对东行宫周围进行清扫,百姓自发地护山护林……所有一切,让悲催的东行宫,有了一丝欣慰和重获新生的期待。当呻吟的东行宫不再因为资金上的缺血和产权上的郁结,终究会获得第二个青春期到来。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其实,各个时代的建筑,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也是时光的最好记忆。历史建筑作为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可以触摸到城市文化传承的脉搏,消失和毁灭意味着文化历史传承的断档。在现代化的都市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还会让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或赞叹或警醒,用理性的神经感受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溥仪东行宫,与“伪省长公馆”、汤二虎楼、英国楼、英美领事馆、日本中学校址、朝鲜银行支店等一样,是丹东市历史建筑物和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群里,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将是一种缺憾。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对溥仪东行宫保护和利用,是一道不可回避的必答题。好在丹东相关人士已经寻求到最佳答案:妥善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使用溥仪东行宫,让遗迹延续生命,见证历史与造福当代。而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建成博物馆,收集藏品,深入挖掘有关溥仪东行宫和日伪时期的有关历史,将其再度呈现在世人面前。

——祈盼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文图均为作者原创)

溥仪东行宫的来世今生


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行宫   浪头   安东   丹东   条石   围栏   水晶球   工匠   日本人   楼房   来世   墙壁   今生   发现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